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四年级语文教案 |
|
|||||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月光曲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0:27:24 点击数:[] ![]() |
|||||
10、月光曲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相机教学§1)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 4、过渡: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出示§9:(指名读课文) (1) 这段写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变化)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2) 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3) 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读课文§9末)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4)教师小结: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在前面写上:柔和徐缓 有力快速 高昂激荡) (5)系统练说:师开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 微波粼粼的联想,生接着说—— (6)是这样的音乐(指板书)引起了这样的联想(指板书)。这是我们的猜想,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这样的吗?想不想听一听?不过我想: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不一定象我们研究的那样简单,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也会偶尔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有低沉波谷,是不是?这样,就使乐曲的旋律更丰富了。(音乐欣赏) (7)想象练习:你听着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学到这儿,你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产生?(学生质疑)那么,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自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研读§2——§8 3、引导学生理解创作的源泉: (1) 有感于知音:什么叫知音?从哪儿看出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这位知音特别吗?特别在哪儿?在贝多芬遇到知音的过程中,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板书:一分触动 十分感动 万分激动 (2) 寄情于月光:他把这份感情寄托给了谁?(出示朗读第8小节) 4、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空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练说: 五、课外延伸: 1、教师: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网络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点击网络)介绍:他的乐曲热情激昂,像一团熊熊的烈火,迸发着炽热的激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学习,你结识了谁?对他有哪些了解? 2、背诵《月光曲》的内容(§9)(伴《月光曲》) 二、写作迁移: 1、分清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联想到的事物? 2、写作练习:给《荷花》这一段加上适当的联想: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式各样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荷叶后面,一只蜻蜒在上边飞来飞去。 3、组织交流。 三、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指读 2、引导学生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词进行分析比较。 3、理解词语的意思。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