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四年级语文教案 |
|
|||||
语文教案-高大的皂荚树教案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0:14:45 点击数:[] ![]() |
|||||
14.※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3.练习给课文分段.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学生读课题。重点读准“皂荚”(zàojiá) 2.教师问:“从题目上看,皂荚树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读后回答:高、大) 3.那么,这棵高大的皂荚树在什么地方?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教师出示下列词语卡片,学生读: 空地 茂盛 伸展 槐树 帐篷 遮挡 投下 凉爽 扁豆 竹竿 熬水 打着旋 轻烟袅袅 褐红色 启迪 格外 曾经 三、学生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并标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查字典理解“格外、曾经、空地、暴烈、轻烟袅袅”等词的意思。 2.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同学们打开书,带着“①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②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的问题读课文。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1~4自然段,思考上面的问题。 2.请一个同学读1~4小段,回答问题① 教师问: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写着呢?读出来。(学生读第1自然段。) 教师问:这个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意思?(学生答:这段介绍了皂荚树的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读出皂荚树所在的地方。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① 学生分句读,比较异同。 ② 指导学生读第2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还从哪儿看出皂荚树的高大和茂盛? 4.请两个同学有语气地读1~4自然段,并回答:“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学生读后回答) (二)总结1~4小段 教师问:1~4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皂荚树的位置及它的样子。) (三)按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给课文分段。全文可分两段。 第三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1.全文分几段?每段的意思是什么? 2.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呢? 二、继续讲读新课 (一)学习第5自然段。(教) 1.学生读这段,思考:春季,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什么方便? 2.学生答教师板书:遮挡雨滴 3.我们像平常一样游戏、做操,而皂荚树呢?(它却被雨淋着。) 4.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皂荚树助人为乐。) 5.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课文。 (二)学习第6自然段。(辅) 1.学生读这段,给自己提出问题:“夏天,皂荚树为同学提供什么方便呢?” 2.学生自己找答案,教师板书:遮挡烈日 3.“暴烈”一词是什么意思? 4.“皂荚树晒着自己而为我们遮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它为了我们而奉献自己。) 5.查字典理解“格外”一词的意思。(格外是超乎寻常的意思。) 6.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7.用“格外”造句。 8.有语气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它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自己学习7~10自然段。(放) 学生按上述的方法,自学这部分。 1.秋天和冬天,皂荚树为同学们都提供了什么方便?2.从这儿看出皂荚树怎样?3.有语气地朗读。 (四)学生有语气地读5~10段。提问:一年四季,皂荚树给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方便?(学生看板书回答。) (五)重点学习最后一段。 教师问:皂荚树一年四季为人们提供方便,它只有奉献而从不索取,这种精神怎能不被人们所称赞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赞它的? 1.学生读最后一段,想:望着这跳动的火苗,引起了我的沉思,什么是“沉思”?(深深地想)沉思什么?(学生从“皂荚树啊皂荚树”开始读,读到“多少启迪”。) 2.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皂荚树牺牲自己,甘心默默地奉献,为别人带来方便和快乐的高尚品格,使同学们受到了启示和教育。) 3.学生再读这几句话。(有语气) 4.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种子?(学生联系上文后不难想到:这是一棵饱含着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的种子。)“生根、发芽”在这里指的是什么?(这种奉献精神在“我们”心中扎下根,永远发扬下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听配乐朗读录音。 2.学生仿读。 四、教师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作者从树干、枝叶、果实等方面的特点,联系一年四季生长的不同变化观察它,描写它,使这棵高大的皂荚树就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皂荚树对人们做出的贡献和它那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五、布置作业 认真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皂荚树的精神。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