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四年级语文教案 |
|
|||||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9:52:52 点击数:[] ![]() |
|||||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 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对课文的理解: 这是一篇课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 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 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 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 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 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 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作业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课后思考”第1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