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二年级语文教案
   废除“紧箍咒” 开发创造力      ★★★ 【字体: 】  
废除“紧箍咒” 开发创造力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7:42:12   点击数:[]    

废除“紧箍咒” 开发创造力  
--“自主评改”实录及评析  
黄尤林(执教) 张礼东(评析)  

--------------------------------------------------------------------------------
 
 

    师生问好后,教师出示学生习作:小雪花/飘呀飘/飘到山顶满山白/飘到大地满地白/飘到树上满枝白/飘到我身上满身白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收到这样一篇习作,你们愿意帮老师评改一下吗?
    生:(齐)愿意自觉分成四人小组,读、品、议、改.5分钟后纷纷举手示意,准备发言。教师板演:我以为或我认为或我觉得——,因为——
    师:请用黑板上的句式来评改,或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好吗?
    生1:我认为作者用诗的形式来描写雪花飘落后的景象,有创新意识。
    生2:我觉得太单调,每句都用满什么白来描绘,没有个性特征,缺乏情趣,显得苍白无力。
    生3:作者虽然写出了自己看到的实景,但没有展开联想,所以显得单调。我联想到了馒头,因为馒头与山形状相似。
    评:巧妙地结合训练重点--分辨事物与联想,调动生活积累,运用了相似联想。
    生4:小手高高扬起用馒头不好,我想到了小时候戴的小尖帽,更形象些。我把这句改为:飘到山顶变成了白帽子。
    师:呀你真会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取最形象、最贴切的事物进行相似联想,了不起请大家继续作深层次的评议。OK?
    评:思维拓展--生3联想到馒头,生4联想到帽子。学生在比较中选择最贴切的事物作比,进行相似联想。
    众生受生4的思维影响,又埋头动笔修改,有的还拿出工具书查阅起来。约5分钟后,各组成员都举手示意修改完毕,教师巡视,诱导,点拔,疏导
    师:请同学们继续评改。
    生5:我们这一组一致认为第二句可联想白毯子,因为雪后的大地像铺了一层地毯。我们改为:飘到地上变得白毯子。
    众生大笑,纷纷鼓掌,表示不谋而合
    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类比联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只是组织者、激励者。
    生6:第三句我们联想到了雨伞,因为雨伞与树形状相似。
    生7:迫不及持地不好。我们联系到了小姑娘穿的裙子,因为用裙子与前面两句的帽子、毯子联系更紧,最后一个字都是“子”。
    生6:哦我明白了,那我改为:飘到树上变成白裙子。
    众生大笑,为生6的恍然大悟,更为生7的巧妙评改
    生8:最后一句,我们改为:飘在我身上变成了雪孩子。
    师:通过同学们的辛勤努力终于改好了,我感谢你们。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自己的果实,好吗?
    众生带着满意的心情品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读起来:小雪花/飘呀飘/飘到山上变成白帽子/飘到地上变成白毯子/飘到树上变成白裙子/飘到我身上变成雪孩子
    生9:老师,我觉得读起来很吃力,不琅琅上口,节奏感不强。
    生10:我有办法了,可以分成小节,每句前面都加上“小雪花/飘呀飘”,表达效果会更好。
    众生鼓掌,为生9的发现,更为生10的发明。
    评:生9由读起来别扭想到了节奏,生10解决了生9提出的问题,思维具有创造性。
    师:那好让我们来添一添,再品一品有什么不一样,好吗?
    众生满怀信心地品读起来
    小雪花/飘呀飘
    飘到山顶变成白帽子
    小雪花/飘呀飘
    飘到地上变成白毯子
    小雪花/飘呀飘
    飘到树上变成白裙子
    小雪花/飘呀飘
    飘到我身上变成雪孩子

    学生念完高呼:呀我会改诗啦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评改的感受?
    生:我明白了写诗要展开联想,可以用相似联想,也可以用类比联想,并且联想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贴切,恰到好处。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优秀,掌握了写诗或改诗既要写实景,又要展开恰当的联想,并且要注意句子内部的组合连接,符合诗的形式美。
    总评:小语课堂中依然存在教师独霸课堂的情形: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老师辛苦,学生痛苦。黄尤林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简单地评判“好”或“不好”,而是巧妙地组织,激励,点拨,诱导兴趣,疏导思维,真正体现了“目中有人”。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读议、品味;把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讨论、争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评议的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个性发展,提高了听说能力,开发了创造力,将学生的平面思维提升为立体思维,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海亮外国语学校)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比本领》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11《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五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废除“紧箍咒” 开发创造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废除“紧箍咒” 开发创造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语文教案-第3册第五单元 识字学词...
  • ››《比本领》教案几反思
  • ››9《兰兰过桥》
  •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之二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 ››16《风娃娃》教学设计之二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风娃娃》教学...
  • ››《啄木鸟和大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秋天到》教学设计
  • ››23《三个儿子》片断赏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