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的预设。要有论文的总体框架,解决什么问题,文章规模有多大,要心中有数。
第二,有中心观点的确立。作者把问题提出来之后,要有答案,让读者了解你的看法。只提问题,不给结论,不能算一篇完整意义上的论文。第三,有讨论问题的顺序。作者先讨论什么,后讨论什么,不可以随意决定,而要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展开。这不仅是作者清晰表述的需要,也是便于读者理解的需要。第四,有关键环节的安排。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有重点,在关键的地方把疙瘩解开,使读者如同隔岸观火,豁然开朗。
如果符合这4个标准,就是一份周密的思路,否则就不完善。
第二个难点是论文提纲。提纲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什么是提纲?提纲就是作者为了安排论文内容而遵循自己的思路所拟定的章节体的写作方案。一份完备的提纲必须达到5个要求:一是扣题性强。提纲必须紧扣主题,不能偏离主题。偏离了主题,按照提纲写出来的初稿就要报废,叫做无效写作。二是层次性强。要一层一层地把问题说清楚,最好有节奏感,结构紧密,区分又很明显。三是与资料完全匹配。拟出来的提纲不能与材料脱节,两者不吻合,拿这样的提纲说那样的事,完全不靠谱,这样的提纲就没有可行性。
四是文字明了而且优美。纲目清晰,文字简洁是提纲的基本要求之一。五是根据选题、体裁的不同,文字风格多样化。选题、体裁不同提纲就不同,不能千篇一律。比如,通史著作的提纲要注意历史分期、知识板块和整体布局;专题著作的提纲要注意专题内容、深度和相关技术指标;人物研究著作的提纲要注意人物的社会背景、线索、生平业绩和对他的评价;研究历史事件著作的提纲要注意事件的起因、过程及其影响,它们的风格不完全一样。
三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修改提纲的重要,我们的会议材料里收录了钟霞、陈肖静和陈国庆3位同学的博士论文提纲,钟霞先后有7份提纲,陈肖静也是7份,陈国庆有4份。现在,通过对它们的简单分析,能看出他们的提纲是如何完善起来的。
我们已经毕业的17位同学,每人都做过开题报告。修改开题报告的重点,是在修改思路和提纲方面下工夫。有些同学反复修改的那些提纲我手边已经没有了,为了开这个会,只把他们3个人的材料印了出来。
钟霞他们3位同学的提纲大家都看了,我希望通过对这些提纲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拟订提纲的有关规律。归纳起来,他们的提纲有3个共同的特点:第一,花的时间比较长、投入的精力比较大。
根据钟霞整理的谈话记录, 2005年4月17日我们开始谈论文,但只是抽象地谈,没有具体谈到课题。她记载, 5月26日开始考虑提纲,大致把提纲定下来是7月19日,经过修改最后确定下来是8月17日。这些都记在她写的《博士论文札记》里。从4月17日到8月17日,共有4个月的时间。2005年10月20日,陈肖静把第一份提纲交给我,到2006年12月20日最后修改定稿,共一年零两个月。这之前,她走了一个弯路。原来的选题被否决掉,这个弯路有点大,我有责任,是我让她换选题的。陈国庆的提纲,从2005年11月24日写出第一份提纲,到2006年12月11日基本定稿,前后12个半月, 1年出头,时间也比较长。
第二,修改的难点是思路和提纲。前面讲了,提纲是作者为了安排论文内容而遵循自己的思路所拟定的章节体的写作方案。所以,提纲实际上就是思路的书面文字化。调整思路是思想上不断修改原来的想法,调整思路的结果最终要落实到提纲的内容上来,体现为对提纲的章、节、目的调整和文字的修改。因此,调整思路和修改提纲文字是互动的,也是完成开题报告的重点。钟霞的提纲8月7日正式交给我,我和她谈了修改方法,提了一些意见。8月14日正式给她书面的提纲修改意见。第二天,钟霞又到我家里谈,她在《博士论文札记》里说,这次谈了之后恍然大悟,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转变。陈肖静的7份提纲里,第一稿到第三稿不太成功,这些稿子我没有仔细看,因为我不太同意她把论文内容局限在扬州旅游业发展的范围里。第三份提纲是2006年2月8日交给我的, 2月10日我给她写了修改意见,其中谈了4个问题,包括要调整论文的思路。3月2日,她的第四份提纲发生了变化,第四份和第五份面貌已经变了。从4月初到5月15日一个半月时间,我们谈了四五次话,每次谈过之后她自己回去修改,形成了第六稿。这份提纲预答辩的时候大家看到了,应该说比较成功了。第七份是这次公布的稿子,是根据预答辩大家讨论的意见进行微调的,是最后的定稿。前后大约经过了4个阶段,第一稿到第三稿一个阶段,第四稿到第五稿一个阶段,第六稿一个阶段,第七稿一个阶段。所以,对思路和提纲文字进行调整是困难的。
第三,同学和老师互相交流,共同启发。这个特点非常明显。2005年5月7日我和钟霞明确地谈到论文设计, 8月17日提纲定稿,这期间每次谈话实际上都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陈肖静的提纲从第四稿发生变化,到第七稿定稿,吸收了大家的意见,是集体智慧的体现。2005年11月24日到2006年12月,陈国庆先后交给我4份提纲,还有一份没有给我,所以资料里把第四份注明是第五稿。这次我给陈国庆写的信,你们都看到了。我明确地告诉他,有4个“很难”:找一个好的选题很难,有好的选题找到足够的资料很难,有好的选题、丰富的资料找到能做的人很难,找到能做的人能把它圆满完成很难。这4个“很难”你都符合,所以我对你的论文寄予很大希望。陈国庆是很不错的,他的论文一定能做得很好。
以上3位同学论文提纲的3个共同特点,证明了完成博士论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从撰写开题报告开始的,我们应该在这样的意义上理解开题报告的重要性。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