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成熟,但是多数同学年龄相对小一些,研究经历相对短一些,博士论文的要求与过去相比不一样,跨度比较大,不经过一定训练做起来有难度。对做开题报告的同学来讲,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的前期训练。通过做开题报告收集资讯,打开思路,练习写作,培养讨论的风气,是一个实际锻炼的过程。
做博士论文为什么要先做开题报告,基本上就是这些理由。
二
今天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才能做好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那么,首先就要研究什么叫开题报告。昨天晚上,我专门查了手头的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其中没有“开题报告”这个词,也没有“开题”这个词,因此只好自己来下一个定义。
“开题”的“开”字就是着手准备、开始进行的意思,“题”就是课题的意思,连起来,“开题”的含义就是着手某项课题研究。所以,“开题报告”就是关于着手某项课题研究的报告。根据这个解释,所谓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不一定准确地说,就是说明博士论文课题计划的研究性论文,或者,是关于博士论文选题可行性计划的研究报告。
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和博士论文之间的关系,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第一,开题报告明确了博士论文的目标,把博士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了。第二,开题报告的有关内容将来就是博士论文的有关内容。大家不要认为开题报告写了许多,与论文关系不大,好像白做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一般说来,开题报告包括选题说明、学术史回顾、研究思路与提纲、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其中选题说明、学术史回顾、参考文献列举将来就是博士论文的组成部分。第三,开题报告的观念、方法和提纲是决定博士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它们将直接决定未来博士论文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关系就体现在这3点。
什么样的开题报告才算是一份好的开题报告呢?我认为应该以4条标准来衡量。第一,有卓越的学术眼光。作者的学术眼光一定要非常优越,你所看到的问题是别人没有看到的,你给出的答案是别人考虑不到的。第二,选题正确。选题不能错误,否则将来博士论文就做不好。所谓选题不正确,是指课题陈旧,缺乏新意;或者选题很好,但是缺少资料;或者与别人的选题重复,条件又明显不如别人;或者难度太大,肯定无法完成;等等。第三,熟悉课题的学术史。对课题的学术史,要非常了解,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它,达到新的学术水平。第四,有完善的思路和提纲。博士论文的全部研究计划,都要落实到思路和提纲上,所以,讨论开题报告,最重要的内容是讨论研究思路和提纲。具备这4条的开题报告就是一个好的开题报告,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打好博士论文的基础。
怎样才能写出一份好的开题报告呢?我认为必须拥有这样几个条件:第一,具备研究型思维的能力。如果没有研究型思维的能力,开题报告就做不出来。什么叫研究型思维的能力呢?它有3个要素:一是多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读材料感觉不出它们可以解释的对象,了解某个研究领域不知道可以开发的问题,读某个课题的学术史找不出其中的薄弱环节,运用别人的理论不明白此种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收集了许多资料不晓得必须朝哪个方向发展,好的开题报告就写不出来。所以要善于怀疑,勤于思考。二是善于积累。积累是研究的基础,不能今天考虑一个问题,想了许久,查了很多书,有不少想法,但没过几天就忘了。学问是积累出来的,知识储备多了,就容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善于积累,经常前面读后面忘,等于白读,浪费时间,就不适合做研究工作。三是有一定分析能力。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与思考有联系,但是又有区别。有的人也经常在思考问题,但是他的分析能力不够,分析不正确,因此思考的结论就不正确,就是一种低水平的思考。我们经常夸奖人说,谁很有水平。所谓有水平就是有分析能力,通过他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看法比别人高明。分析能力在思想方法上可以概括为一些具体的技术性要点,即善于归纳,善于对比,善于辨别,善于判断,善于定义,善于推理,等等。这些都是现成的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才会分析。
比如定义。什么叫“定义”?定义是对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所做的简要而确切的说明。定义是非常简短的,不可能是一篇论文。比如,今天开会用了许多纸杯给大家喝水,假如要给纸杯下一个定义,就不能把它写成一篇3 000字甚至更长的文章。定义不仅要简短,而且要内容正确。因此,必须达到以下几条要求:第一条就是非常简明,不啰嗦;第二条就是概念性强;第三条是对被定义事物的内容和本质概括准确;第四条是具有不可证伪性。一般来说,定义必须符合以上标准。
比如,关于电影的定义。我们大家经常看电影,那么,电影是什么?《辞海》里有关于电影的解释,开头一句就带有定义的性质:“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这一句话就概括性地把什么是电影说清楚了。再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怎么对眼睛下定义?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会有不同的定义。可以从医学的角度,也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做解释。刚才有同学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文学化的定义。不过,按照这个定义,如果某人的眼睛生了病,医生怎么治呢?窗户脏了要擦,是不是应该拿块布去擦眼睛?当然不行。所以,我们要采取另外的办法,按照医学的要求来下定义。比如,眼睛是由眼睑、眼球、视网膜以及其他视觉神经组成的人体视觉器官。这是指人的眼睛,如果要包括动物的眼睛,那么,上述定义中“人体”两个字还要去掉。我不懂医,可能说得不准确,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对事物下定义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在学习中间怎么去归纳,怎么去对比,怎么去辨别,怎么去判断,怎么去推理,这是一系列的思考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分析水平,当然,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
第二,有相当资料基础。做开题报告的时候,必须掌握一定资料,否则,纸上谈兵,空口说白话,没有什么用。老师给你定一个选题,你还没有看什么资料,一点感觉也没有,开题报告是无法做的。
比如吴渊,2006年8月我们就开始讨论课题。一次闲聊中,他谈到家乡那个村小学的事,我听了,让他立即赶回去搞材料。如果吴渊不回去弄来那么多材料,开题报告能写得出来吗?当然,也不是要把所有材料都搞到手,只要把基本资料收集到了,就可以考虑开题。做了开题报告还缺材料,再去搞,但是开题的时候必须有相当的资料。
第三,反复推敲和修改。开题报告必须认真对待,尤其要根据课题的总体目标,反复推敲,不断改善,直到成为比较成熟的博士论文计划。
在以上所说的3个方面努力,多下一点工夫,就可以做好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有两个难点。第一个难点是论文思路。我和同学谈论文的时候,经常肯定同学,你的思路不错,将来论文会很好;或者告诉同学,你的思路不明确,所以论文有缺陷。那么,什么是论文的思路呢?我认为,所谓思路就是作者在构思论文过程中所设定的讨论问题的程序,或者说,就是作者为了实现写作意图而建立起来的分析问题的顺序和要点。所谓讨论问题的顺序,是指为了贯彻论文的主题思想,先讨论什么,后讨论什么,这个次序要预先确定下来。所谓要点就是按照论文的主题思想,沿着这些次序所安排的大小不同的问题,或者叫做论题、叫做议题都可以。沿着一定的先后次序逐步讨论某些问题所串联起来的线索就是思路。所以,论文思路也可以解释为按照一定次序把大小不等的议题串联起来,逐步深入展开讨论以解释主题的计划。一般说来,思路是在思想上所做的思考,具有文章腹案的性质。当然,思考的时候,也会随时把一些临时产生的新鲜想法记录下来,甚至形成阶段性的完整的书面文字。
一份完整思路的形成,常常有一个过程。对于博士论文来说,往往会随着资料收集的不断丰富,对课题理解的不断加深而不断明朗,不断全面,不断深入起来。
对一份课题计划来说,完整的思路有4个要点:第一,有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