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必要时向学生提供相关背景信息。材料应与下一次课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有关。不同课次所用材料的选择应分别体现知识性、鲜活性、时代性、趣味性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与典型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笔者选取了-d,段话作为学生的翻译任务,并交待翻译时要注意被动意义的翻译、四字词组的使用、各种译法的应用 。 2.完成任务。这是各翻译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小组成员首先拿出个人的译文,在组内充分讨论,确定小组的译文,准备答辩材料,确定小组答辩代表,制作课堂展示电子文本。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小组成员不但要努力理解原文并用各种翻译技巧表达自己的理解,还要和其他成员进行讨论,进一步学习。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将会在下一步解决。教师要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这个阶段在学生翻译技能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3.课堂陈述。课堂上的“答辩”是下一次课首先要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师导入活动后,随机指定一个小组来完成。小组代表借助课件展示译文,陈述翻译过程、要点,讲解关键词语、句法结构和译法及依据或目的,最后请其他同学提问。课堂陈述也是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在陈述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打断学生。教师应做适当的记录,以便评析。笔者在课堂导入后,指定了一个小组,由其代表完成陈述。其他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基于自己的理解评价讲者的表现,并准备问题。学生代表展示译文并在陈述时重点分析了翻方法问题 。4.问题与答辩。课堂答辩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好形式。由教师指定或其他小组的学生自发向答辩人提问,也可就其发音、语言分析等方面提问或讨论,然后答辩人回答。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在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也应就有关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其做答。这一阶段对学生也同样具有学习功能。笔者随机指定了不同小组的两名学生,并又有两名学生自发,评论、提出问题、与讲者讨论。他们肯定了译文的优点,也提出了问题。问题涉及译文结构、选词,译法,讲者的语言分析、发音等。例如,某学生的问题是:“Is there any necessity for dividing thequoted sentence into two Chinese sentences,and rearrangingthe phrase order?”由于问辩双方受学识所限而不能给出充分的理由时笔者给予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考虑原文引语有何修辞特点,属何种句子类型,句内信息分布有何用意等。受此启发,答辩人分析后认为基于原文信息分布而非结构所造成的悬性特点,该句为英语圆周句(periodic sentence),译文保留原文语序为好,以体现这种信息分布特点,但不知如何翻译。 5.教师总结。在总结阶段,教师应全面就问答双方的表现做出评价,重点在答方。教师总结重在“启发思路、指点方法”,最后确定译文“定稿”时,应尽量吸收学生译文中的合理之处。教师应利用这个阶段,归纳总结出翻译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要比援引译例,演示、说明、例解现成的翻译条条框框更为有效。笔者首先对整个过程作了评论,明确指出学生陈述、课件、译文的“亮点”,然后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答辩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并解决,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 笔者在学生的译文基础上,提出了几个可能的译文 。通过讨论,说明了英语被动意义的几种译法,自然地过渡到下—个教学环节,即系统总结英语被动意义的翻译处理。 三、答辩式教学模式分析 答辩式教学模式按照学习理论依据属于建构主义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以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为基础,认为人的认知是和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构,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构建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应为学习者提供这种体验过程。答辩式教学含有有待实现的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然激活学习者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渴求,通过合作学习、参与过程、完成任务、陈述答辩,促进了学生新摄入的信息与已有认知图式的互动、连接、交融与整合,从而促进了自身知识技能的构建。答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是:(1)通过钻研、体验翻译过程,并评价他人的译文,有利于培养翻译实践和评价能力; (2)应用多种知识解决翻译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创造性;(3)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有利于全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及语言综合能力;(5)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满足,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能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乐趣,满足心理情感需要,突出了教学的情意功能;(6)有助于丰富与改进课堂教学气氛。局限性表现在它不能取代教师课堂讲授。“答辩”是翻译课的一个课堂教学环节,而非代替整个课堂教学。因为,其一, 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学生数量多,而学生本身的语言造诣、翻译经验不足,还受到准备情况、业务功底、表达能力三个因素制约,可能会使讨论难以深入。其二,“答辩”研讨的内容属于“精译”范畴,存在学生练习量的不足。其三,因为“学习翻译的一个最好办法是听有经验的译者详述怎样用译语把原文的含义表达出来”【6J。如何更好得发挥答辩教学法的作用,还需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