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就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等方面,作了一系列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积 极去思考、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我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计一些"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想象,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引出多种回答。如JEFC BOOK2 Lesson 7中,问学生:Why is Mr Hu on foot today? 学生思考后给出了一系列答案:①His bike is broken .②He likes walking . ③It's a fine day for a walk . 等等。又如:在JEFC Book 2 Lesson 11中,老师提出We eat mooncakes …… 学生就接着说 ①We eat moon cakes on Mid-Autumn Day. ②We eat mooncakes at might . 又如,在复习一般过去时,老师问:Why didn't you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 ? 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列出了许多答案:①Because I was ill . ②Because my mother was ill . I had to look after her . ③Because It was Sunday . ④Because I had a lot of things to do . ⑤Because I went to see one of my friends . ⑥Because my bike was broken.⑦Because I got up too late .⑧Because I took my brother to the hospital.等一连串的答案,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在联想中培养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是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因素,一切创新都来自想象。爱联想是十二、三岁孩子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所学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述出来。如JEFC教材,初三英语第十七单元,第二、三两课的对话"Who stole the necklace "当学生听完前半部分62课对话后,让学生对项链的偷盗者和项链是否被找到展开联想,然后完成对话,并让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读出自己的对话,然后让学生听完后半部分63课的对话。当然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Their parrot stole her necklace )再根据课后练习提问:"What would you do when you get on a crowded bus and see a thief stealing a laday 's purse ?(当你在上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时,看见一个小偷在偷一位女士的钱包,你该怎么办?)让学生想象一下该问题所叙述的情景,再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同时,让每位学生从一个警察的身份就这件事写份报告,通过这种方法既使学生语言技能得以锻炼,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又可以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 道德素质教育,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联想中得到培养。 总之,教师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自己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自信地迈入新课堂,成功地走出新课堂,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沈香《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原则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二期 4、 杨登明《创设良好的课堂语境》,初中英语报教师版,2004年第4期 5、 王六妹《注重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初中英语报教师版,2004年第7期 6、 赵文龙《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初中英语报教师版,2003年第32期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