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英语论文英语毕业论文
   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      ★★★ 【字体: 】  
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06:15   点击数:[]    

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得到与文化因素同等的关注。教学研究论文很少,由于规范的科研方法目前在国内尚未形成气候,此类论文多出自专家和内行之手,以呼吁或引导为目的。最后,本文所关心的以外语课堂或外语教师为对象的研究显然很少。表中已给出每篇论文的题目,不难看出它们仍以“谈”或“论”为主,除(最后)一篇外,均未特别关注教师的课堂行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则不存在。
  表2.1999年外语教学方面论文内容分类与统计
  附图
  实际上,表2反映了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第一,泛谈外语教学和思考教育改革的文章加起来已占到40.7%,同时从表中所有论文题目的例子不难看出,其它类别的论文也多为“理论与应用”或“个人经验与看法”。这一现象与高一虹等(1999)对四种外语类核心刊物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即“非材料性研究”二十年来一直“占绝对优势”;但又不同于该调查的另一结果,即此类研究在进入90年代后有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这里的数据来自各种登有外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刊物,较核心刊物范围更广,作者以第一线的外语教师为主。但这大概反映出“我国外语教师对科研方法了解甚少”,应加强培训(刘润清1999:11)。
  第二,虽然进入90年代以来,对西方理论的纯粹引进有明显下降,但1999年的研究内容仍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对西方理论的借鉴和应用,特别是二语习得、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这三类论文共占34.5%,其他类别的论文中也有不少涉及西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这一现象说明国内与西方在外语教学研究上有所接轨,即具有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研究的趋势(刘润清1999),但也说明我们接触西方理论之后,似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很难跳出现成的圈子去看问题。我们对教学法仍如此执着,显然已经比人家慢了一拍。另外,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西方已受到批评,而国内外语界仍然重视语言习得心理和教学法研究而轻视实际课堂过程研究
  笔者还查阅了2000年七种外语类核心刊物(注:七种刊物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界》、《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发现没有外语教师类论文,但外语课堂类有3篇。虽然量少,这三篇分别有关“过程教学法”、“互动教学模式”和“课堂小组活动”的论文,表现出了对课堂互动的关注。特别在第三篇中,庞继贤等(2000)基于Pica  &  Doughty(1985)、Doughty  &  Pica(1986)和Foster(1998)(注:庞继贤等(2000)给出的Foster文章出处有误,文章发表于1998年,而不是1988年。)的研究,对中国学生的小组活动做了类似调查,结果与国外研究的结果一致,即双向比单向任务更有助于增加学生语言输出以及修正

            

输出的机会,不过学生实际上很少进行意义商议。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根据中国实情指出,学生习惯于认真听讲而不爱参与或提问,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的确,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考察中国环境中外语课堂互动的特征以及教师的课堂策略,告诉教师应具体发挥哪些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从而建立中国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
   5.结语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研究在中国正日益受到重视,但似乎与科学研究规范还有一定距离,与中国外语课堂的实际需要也有一定距离。中国人学习外语主要依靠课堂,而且中国的外语课堂现实有别于西方二语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研究外语课堂互动。西方学者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但我们还需对其“本土化”(戴炜栋2001),结合中国实情、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科研规范来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 Allwright,R.1983.Classroom-centred  research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A  brief  historical  overview  [J].TESOL  Quarterly  17:191-204.
  2 Allwright,R.1984.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  5:156-171.
  3 Allwright,  D.1988.Observat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London:Longman.
  4 Allwright,D.&  K.Bailey.1991.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UP.
  5 Barnes,D.1969.Language  in  the  secondary  classroom  [A].  In  D.Barnes  et  al.  (eds.).  Language,the  Learner  and  the  School[C].Harmondsworth:Penguin.
  6 Bellack,  A.A.,H.M  Kliebard,  R.J.  Hyman  &  F.L.Smith.1966.The  Language  of  the  Classroom[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7 Brock,C.A.1986.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  [J].  TESOL  Quarzerly  20:47-59.
  8 Brown,R.1991.Group  work,task  difference,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  12:1-12.
  9 Chaudron,C.1988.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Cambridge:CUP.
  10 Crookes,G.1993.Action  research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Going  beyond  teacher  research  [J].  Applied  Linguistics  14:130-143.
  11 Day,R.R.(ed.).1986.Talking  to  Learn:  Co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小学英语教学新思路

  • 下一篇文章:美国教育改革现状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Buddhism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 ››Mooncake Introduction
  • ››Some advice on how to become...
  • ››论人力资本投资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
  • ››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 ››Parenting and Children’s Develo...
  • ››The Prevalence of SARS and the E...
  • ››短文改错答题不规范典型错误例析
  • ››高考听力理解能力六点谈
  • ››The Most Important Legal Develop...
  • ››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