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农学论文 → 农艺学 |
|
|||||
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6:19 点击数:[] ![]() |
|||||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作物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卢育华.马铃薯史话[J].世界农业,1985,(5). [3]谷茂,等.关于栽培马铃薯起源的探讨[J].农业考古,1999,(1). [4]谷茂,丰秀珍.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与进化[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1). [5]翟乾祥.我国引种马铃薯简史[J].农业考古。1987,(2). [6]翟乾祥.马铃薯引种我国年代的初步探索[J].中国农史,2001,(2). [7]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J].中国科技史料,2004,(1). [8]谷茂,信乃诠.中国栽培马铃薯最早引种时间之辨析[J].中国农史,1999,(3). [9]谷茂,马慧英,薛世明.中国马铃薯栽培史考略[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1). [10]唐启宇.中国作物栽培史稿[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11]尹二苟.《马首农言》中“回回山药”的名实考订——兼及山西马铃薯引种史的研究[J].中国农史,1995,(3). [12]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3]何柄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J].历史论丛,第5辑,济南:齐鲁书社,1985. [14]唐启宇.战时粮食问题及我国战时粮食管理政策的探讨[J].中华农学会报,第164期,1938. [15]张长生.中国优质专用薯类生产与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6][英]P.M.哈里斯.马铃薯改良的科学基础[M].蒋先明,等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17]蔡培川.甘肃天水马铃薯种植历史初考[J].中国农史,1989,(3). [18]胡锡文.中国农业遗产选集·粮食作物[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 [19]Larry Zuckerman.The Potato:How the Humble Spud Rescued the Western World[M].Farrar Straus & Giroux,1998. [20]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料[M].第4辑,学术出版社,1984. [21]姜诚贯.贵州省栽种二季马铃薯之研究[J].农报,1944,(25~30)。 [22]姜诚贯.马铃薯在贵阳的开花及结果[J].农报,1947,(1). [23]杨鸿祖.四川省薯类作物之改进[J].四川农业改进所简报,1945,12.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