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      ★★★ 【字体: 】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6:15   点击数:[]    

。” [9] 正德江西《袁州府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明代桐籽加工制取桐油的技术也很完备,主要采用木榨法榨油,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和明《遵义府志》对此均有详尽的记载。
三、清代油桐种植业
清代,由于桐油的利用范围的逐渐扩大,需求量大增,清王朝在税收等经济政策上加以鼓励。雍正年间曾诏令各省提倡种植油桐,豁免税收。南方山区农人广植油桐,植桐业成了一方获利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当地农人的谋生之道。清代是油桐种植业的大发展时期,形成了许多桐油著名产区和桐油名品。
湖北地区是清代桐油著名产区。清《湖北通志》载:“荏桐即罂子桐,一名冈桐,一名膏桐,俗亦谓之油桐,其子可榨油。诸种各邑皆通产,而荏桐之利尤饶,故山民种之。”清《来凤县志》载:“桐油,膏桐所榨之油也。树不甚高,而子相繁,花淡白,中有红缕,九、十月子熟,乃剥取以榨油,其油有黑白两种,其枯可粪田。”又载:“一名荏桐子,树实大而圆,取籽榨油,需用多端”;“桐之为性,最宜培养,不过两三年间,即取利无穷。”[10] 该县所产的桐油质量较好,被誉为“金丝桐油”,售往各地。《巴东县志》载,巴东县“前后田里、地间种茶及桐子,售于市,完赋三百六十两”[11]。《保靖县志》载,保靖县在清朝廷“遍植桐树”的督导下,“油桐种植,自此扩大”[12]。清代湖北油桐种植业之情状可见一斑。
湖南湘西地区是清代著名的桐油产区。《桑植县志》载,桑植县令王钦布晓谕民人道:“平地坡地可以垦植杂粮,自应勤耕稼,至于土阜高岗,尽可种桐。”“凡尔民人,务遵教导,急为遍植。此乃尔民成家之法,根本之事,各宜踊跃,奉行毋违。”[13] 清道光《古丈坪厅志》对油桐生产和山民生活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记述:“吾乡之中贫寒日甚,土地皆瘠,山广田少,非膏腴之地可比,所示之利,别无大宗,其五谷杂粮,不足以供地方之用,唯桐茶此地之一利也。”[14] 所以整个湘西山区“沿山种之,自上而下,和列井然”,“伞形桐树,星罗棋布,比比皆是。”[15] 湘西地区是全国桐油主要产地之一,出产有桐油名品“洪油”。油桐种植业使湘西农人获得了很大的利益,油桐为湘西山民主要经济来源。古丈县“以桐油为大宗,年约四十万元”[16],龙山县“每岁桐子开花,有桐子之家缺日用,向有钱者预领,油价言定,油若干斤,钱若干两,……自四月起至八九月,按月多少为差,十月兑油,或兑桐籽,如期不得误。”[17] “桐籽或自榨以给油料,或出售于油坊,以此为生计,每岁总值达千万两以上。”[18] 
清代四川的川东地区仍是我国主要的桐油产区。同治《万县志》载:“万多山,故民多种桐,取其子为油,盛行荆鄂。按邑水陆商贩,向以米、棉、桐油三者为大宗,行于汉楚。”同治《南川县志》曰:“邑东山地颇产桐、棬、漆、蜡,运油出。”《苍溪县志》载,四川苍溪县“全境每年可出桐油数千余篓,每篓重约二百余斤,油质佳美,分售顺渝以下商人。”
[19] 川东地区出产桐油名品“秀油”,据董幼娴《四川经济调查》称:“秀山擅油利久矣,故秀油最名”;“秀油者,研膏桐实为粉,……油成,佳者为漆。” “秀山以油桐闻名,考其输出之历史,已在二百年以上。……在光绪年间,油盛时外帮商人在此设有八大字号收油。查县志而推算之,最盛时每年输出量可达十五万市担。其中秀油约占五分之一,清油(茶油)约占五分之四。”[20]
江西赣州地区也是桐油的重要产区,《赣县志》对清代中期以前的油桐种植业有详细的记述:“赣田少山多,土性于茶桐二树最宜。……桐树枝叶俱似梧桐,二月开花,满山如雪,至冬收子以榨油。楚蜀亦出桐油,而不及赣之桐油,胶粘清亮可入漆也。二油为赣之佳产,每岁贾人贩之他省,不可胜计。故两关之舟载运,络绎不绝。”[21] 《石城县志》载,福建人在此租赁山场种植桐、茶二树,进行商品生产活动,“赣田少山多,向皆荒榛丛樾,近年闽人赁土耕锄,……茶子桐子二树并植。”[22]
明末清初油桐种植业由川鄂扩展到陕南和豫西的秦岭山区和伏牛山区,清中期以后,陕南、豫西已是重要的桐油产地之一。《汉中府志》载,清初陕南洋县有桐油出产,[23] 至乾隆年间,陕南各县均有桐油出产。[24] 《石泉县志》载,石泉县的物产“其专务而取利者,漆为最,木耳次之,竹桐又次之。”[25] 《平利县志》载,该县“乾隆以后户口加增至数十倍,地利日辟,物产日增,低山以漆、木耳、苎麻、漆油、桐油为大宗,岁所出巨万,有业此而货殖致富者。”[26] 在豫西山区,《内乡县志》载,光绪中叶西峡口特设油漆税局。西峡口当时为内乡县一大镇,水陆交通方便,陆通秦晋,水达吴楚,为江北客商云集、桐油集散重镇。西峡的桐油销往武汉、河口、济南、徐州等地,号称“江北一家”。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灌木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作用

  • 下一篇文章:浅析假山的叠山手法及在园林中的应用途径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