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      ★★★ 【字体: 】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5:47   点击数:[]    

关系,城市居民对浅水卵石、野草小溪的亲切动人之美的需求,决不比生硬河岸中拦筑的水体更弱。城市河流中用以休闲与美化的水不在其多,而在其动人之态,其动人之处就在于自然。 
其它对待河流之态度包括盖之、填之和断之,则更不可取。治河之道在于治污,而决不在于改造河道。 第四大战略: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层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可伴生其它水生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 (Bolund and Hunhammar, 1999 Ton等,1998;Mitsch等, 2000吕宪国,1998;刘红玉等, 1999;孟宪民, 1999;左东启,1999;王瑞山等,2000;余国营,2000;)。
这些生态服务包括:
1) 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湿地由于其生态环境独特,决定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湿地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中国湿地已知高等植物825种,被子植物639种,鸟类300余种,鱼类1040种,其中许多是濒危或者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类群。 
2) 调节局部小气候:湿地碳的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湿地还是全球氮、硫、甲烷等物质循环的重要控制因子。它还可以调节局部地域的小气候。湿地是多水的自然体,由于湿地土壤积水或经常处于过湿状态,水的热容量大,地表增温困难;而湿地蒸发是水面蒸发的2~3倍,蒸发量越大消耗热量就越多,导致湿地地区气温降低,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孟宪民,1999)。
3) 减缓旱涝灾害:湿地对防止洪涝灾害有很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了湿地的严重退化,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就是生动的反面例子。
4) 净化环境:湿地植被减缓地表水流的速度,流速减慢和植物枝叶的阻挡,使水中泥沙得以沉降,同时经过植物和土壤的生物代谢过程和物理化学作用,水中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溶解物和悬浮物被截流下来,许多有毒有害的复合物被分解转化为无害甚至有用的物质,这就使得水体澄清,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5)满足感知需求并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湿地丰富的水体空间、水边朴野的浮水和挺水植物,以及鸟类和鱼类,都充满大自然的灵韵,使人心静神宁。这体现了人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生俱来的欣赏自然享受自然的本能和对自然的情感依赖。这种情感通过诗歌、绘画等文学艺术来表达,而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 
6) 教育场所:湿地丰富的景观要素、物种多样性,为环境教育和公众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   当然,除以上几个方面外,湿地还有生产功能。湿地蓄积来自水陆两相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肥力,是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提供食品、工农业原料、燃料等。这些自然生产的产品直接或间接进入城市居民的经济生活,是人们所熟知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
  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建筑用地的日益扩张,不同类型的湿地的面积逐渐变小,而且在一些地区已经趋于消失(Hashiba等,1999; Davis等,1999)。同时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因不合理的规划城市湿地斑块之间的连续性下降,湿地水分蒸发蒸腾能力和地下水补充能力受到影响;随着城市垃圾和沉淀物的增加,产生富营养化作用,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A.Kondoh等,2000)。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要保护、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这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五大战略: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与"大地园林化"和人民公社化的进程同步,中国大地就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护林实践,带状的农田防护林网成为中国大地景观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华北平原上,防护林网已成为千里平涛上的唯一垂直景观元素,而令国际专家和造访者叹为观止。这些带状绿色林网与道路、水渠、河流相结合,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农业气候等生态功能,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薪炭和用材。1978年以来,以三北防护林为代表的防护林体系则是在区域尺度上为国土的生态安全所进行的战略性工程,到90年代初,京津周围的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以及最近的全国绿色通道计划相继启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干旱风沙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林体系和环境保护林体系(关群蔚,1998),到目前为止,已启动了十大生态防护系工程,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堪与中国如此大型国土生态系统相比美的也只有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工程;40年代前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70年代北非阿尔及利亚的绿色坝建设(汪愚,洪家宜,1990)。
  但是,这些国土生态系统工程往往目标单一,只关注于防护,无论在总体布局、设计、林相结构,树种选择等方面都忽略了与城市、文化艺术、市民休闲、医疗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关系(关君蔚,1998),同时由于行政部门的条块管理障碍,导致了这些已成熟的防护林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坠 入 空 间——寻找不可画的建筑

  • 下一篇文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
  •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