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的研讨      ★★★ 【字体: 】  
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的研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4:46   点击数:[]    

西大荔人化石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科学通报》1979年第1期。
[5] 邱中朗:《南召发现的人类和哺乳类化石》,《人类学学报》1982年第1期。
[6] 安志敏:《河南安阳小南海旧石器时代洞穴堆积的试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7] 贾兰坡等:《山西旧石器》,科学出版社1961年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灵宝县文管会:《河南灵宝营里旧石器地点调查报告》,《华夏考古》1990年第2期。
[8] 刘士莪:《陕西韩城禹门口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史前研究》1984年第1期;邱中朗:《陕西乾县的旧石器》,《人类学学报》1984年第1期。

[9] 巩启明:《试论老官台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10]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西乡李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1年第7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陕西西乡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首次发掘》,《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4期;西安半坡博物馆:《渭南北刘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发掘》,《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考古六队:《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第1期。
[11] 开封地区文管会等:《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8年第2期。
[12] 河南省博物馆等:《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集刊》1988年第1期; 薛文灿等:《沙窝李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中原文物》1982年第2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长葛石固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87年第1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舞阳贾湖遗址的试掘》,《华夏考古》1988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临汝中山寨遗址试掘》,《考古》1986年第7期。
[13] 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27页。
[14]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文物出版社1963年第1页。
7 同6
8 同6
[17]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发掘队:《陕西宝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纪要》,《考古》1959年第5期。
[18]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第1-3页。
[19] 黄河水库考古队陕西分队:《陕西华阴横阵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第9期。
[20] 西安半坡博物馆等:《1972年春临潼姜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3年第3期。
[21] 南京博物馆:《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探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第2期。
[22] 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邳县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考古学报》1962年第1期。
[23] 南京博物馆考古队新沂工作组:《新沂花厅新石器时代遗址概况》,《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7期。
[24] 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连云港二涧村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1963年第2期。
[25] 考古研究所沣西考古队:《1955-1957年长安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1982年陕西武功县赵家来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考古》1983年第7期。
[26]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4期;杨锡璋:《黄河中游的龙山文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73页。
[27] 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徐州高皇庙遗址清理报告》,《考古学报》195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徽工作队:《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1期。
[28] 王社江:《蓝田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动物群演变机制的因素分析》,《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4期。
计宏详:《陕西蓝田地区早更新世动物群》,《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5年第3期。
周明镇:《陕西蓝田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4年第3期。
[29] 黄春长:《陕西辋川锡水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
[30] 徐钦奇:《华北更新世人和哺乳动物的进化与气候变迁的关系》,《史前研究》1984年第2期。
[31] 张宏彦:《渭河流域旧石器时代的古环境与古文化》,《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32] 计宏详:《从动物化石看古气候》,《化石》1984年第2期。
[33] 尹申平:《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及其意义》,周昆叔主编:《环境考古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4] 周昆叔、张广如:《关中环境考古调查报告》,周昆叔主编:《环境考古研究》(第一辑) 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张瑞玲:《陕西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生态学杂志》1982年第1期。
[35] 张居中:《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10页;《环境与裴李岗文化》,《环境考古学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 1991年版。
[36] 巩启明、王社江:《姜寨早期生态环境的研究》,《环境考古学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 1991年版。
[37] 周昆叔:《西安半坡遗址的古环境与古气候》,《考古》1990年第1期。
周昆叔:《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孢粉分析》,《考古》1963年第9期。
[38] 李民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池塘养魚的最早记载和范蠡《养魚经》的问题

  • 下一篇文章:早期的植物驯化与我国文明的起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的研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的研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新石器时代粟稻混作区的研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