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政府通过科举取士,用很少的成本聚集为其服务的人才资源。“学而优则士”,使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去作官,这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所以他们的兴趣不在研究学问方面,而且政府也不看重学术研究。另一方面,专制体制对中央政府各方面的事情缺乏透明度,政府管理经济的情况,学者们很难了解,不具备全面研究的条件,没有理论是可想而知的。同时期西方国家的学者,已经创造了一些相关经济理论,但是当时的政府固步自封,不参考外国的理论与实践。例如乾隆皇帝对关税与粮食价格的关系很关注。他简单地认为,只要关税低,粮食价格就会下降,所以在乾隆七年(1742),他推行征收米粮税的各关全面免税的政策,这期间有些官员提出不同意见,都被乾隆驳斥。但到了十三年,粮食价格上涨如故,于是在省级以上官员中,展开了粮食价格上涨原因的讨论,虽然提出了一些问题,也不能说不对,可是没能象英国哲学、经济学家洛克那样从理论上探讨解释,没有对关税与粮食价格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正是缺乏理论指导,试验失败,二十三年各关重新征收粮税。总之,清代前期对于政策、管理、制度等有关经济制度①的创新关键在政府,而并非由于外国入侵没能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这里所指的制度是广义的制度。 [作者简介]邓亦兵,长期从事清代前期商品流通史的研究,参加《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中卷的写作,是主要执笔者。另有二十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历史研究》等刊物上。近年来主要研究清代前期政府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问题。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