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论邓小平的农业发展观      ★★★ 【字体: 】  
论邓小平的农业发展观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8:31   点击数:[]    

9页)。国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一项重要经验也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建国以来,党主要从劳动资料和劳动生产率方面来解决农业技术发展问题,片面地实施了以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技术战略。这一战略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生产条件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条件,不符合现代农业科技综合发展的潮流,实践中出现过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忽视和影响农业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进步的教训。
邓小平在三年困难时期认为我国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长期存在着没有很好解决采用适合的农机具,水利建设的灌溉效益不高,农田适用哪种化肥等问题。因此,要“把农具和牲畜慢慢地恢复起来”[4](324页),要从国家、群众投资(主要是劳动力)和国家贷款三方面加强农业投资,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还要“增加有机肥料,如发展养猪、养羊和增加绿肥等”,“要大量增产化肥,……同时要推广使用灭草剂”③。这是他把传统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农业恢复的主张。1978年以后,邓小平认为,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那里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不适宜发展的就不要去硬搞”,“从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宣传好的典型,“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5](316-317页)。这就指明了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的原则。其次,他创造性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6](17页),中国农业发展有了正确的政策,但还没有解决好科学种田的问题。他对家庭承包制下,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渴求表示欣慰,说:“现在连山沟里的农民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全面思考了我国农业技术发展问题,要求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时要有技术眼光,“从增加肥料上,从改良种子上,从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上,从防治病虫害上,从改进管理上,以及其他手段上,能够做些什么,增产多少,都要有计算”[6](107,23 页)。实现农业增产目标的技术手段,如“提高农作物单产、发展多种经营、改革耕作栽培方法、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环境等等,都要靠科学”[7](12页)。最后,他反思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局限,指出:“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等”,要实现“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的、受到人们欢迎的机械化”[5](28,315页),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要大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切实组织农业科学重点项目的攻关”[6](275,313,23页),他坚定地把“科学种田”、走“科教兴农”之路摆在了实现农业飞跃的核心地位。这些表明,邓小平从人多地少的中国农业现状出发,以农业的历史基础和各种要素状况为依据,提出了我国农业发展、增加农产品供给的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农业现代技术发展的方向,实现传统精细农作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农业发展技术思想。这就提升了我们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科技进步成为了农业生产要素组合中的活跃因素,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比重有了一定提高。邓小平农业发展的技术思想正在变为现实。
土地、劳动力、科学技术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首要问题。邓小平农业发展观包含了上述尊重社会发展和经济规律的农业产业、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农业发展人力、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制度和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技术等四个方面的思想内容,研究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中的制度、技术和人力问题,解决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难题,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观。邓小平的农业发展观,指导了当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进步。 注释
①1980年4 月2 日与胡耀邦、万里、姚依林、邓力群研究国民经济长期规划问题时的谈话记录。参见《党的文献》2004年2期62页。
②邓小平1978年东北视察谈话。参见《党的文献》1999年2期43页。
③1963年12月18日,邓小平关于制订农业长期规划的指示。http://dp.cei.gov.com/lszl/dsjy/25.htm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中央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文选(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9]中央文献
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10]学习.研究.参考1995年8期
[1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2]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三河:一个欧式农牧文化在中国的复制与变化(1917—1964)

  • 下一篇文章: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与社会生态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邓小平的农业发展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邓小平的农业发展观”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论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思想
  • ››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 ››论邓小平理论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
  • ››论邓小平加强执政党干部管理和监督...
  • ››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特色”...
  • ››论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三个特质
  • ››论邓小平的稳定观
  • ››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 ››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
  • ››论邓小平的世界历史发展观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