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已有一定的基础。许多农产品经销企业已把大部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市场,初步带动了部分农产品向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方面发展。1997年,庆阳地区拥有果品加工企业199家,畜产品加工企业31个,一批土特产品加工运销公司已具龙头企业的雏形。如庆阳县土产果品公司、宁县盛丰果品有限责任公司,镇原县庙渠土特产公司等,已将全区大量的白瓜籽、黄花菜、曹杏、杏仁、杏干等产品销往香港、日本、美国、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地。如镇原县的杏产品加工,就带动了杏产业的形成。目前,全县杏树载栽植已发展到1720万株,16.24万亩,杏产品加工企业110个,从业人员3600余人。杏产品加工实际利润727.8万元,并带动了杏产品包装材料的产生,现已有这方面的企业26家,产值近1000万元,从业人员510人。有些农产品已经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有些则正在向主导产业转移。什社小米是西峰市什社乡传统的优质农产品,久负盛名, 省、地志和多种书籍均有记载,而这一优质农产品只有区内人知、外地没人了解。但随着什社小米供销公司的成立,什社小米已远销北京、银川、内蒙、西安、兰州等地,种植面积已由过去的几百亩发展到了近万亩。洋芋是庆阳人自种自食的一种普通疏菜,但随着环县洋芋销售公司的成立,毛井乡的洋芋生产已由前几年千亩左右发展到近万亩。实践证明,把搞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庆阳地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是可行的。
目前,庆阳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关键时期,应紧紧抓住开发大西北的良好机遇,紧紧抓住搞活农产品流通这个切入点,把主导农产品销售,把农贸市场改造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列为全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上下齐心搞流通、搞销售,促使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庆阳就一定能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