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其它理学论文
   中国科学基金的现状和挑战      ★★★ 【字体: 】  
中国科学基金的现状和挑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12:38   点击数:[]    

专家一样对某一学科了解得那么深。科学基金支持的项目很多内容是探索未知的东西,存在定理还没有被证明,但是对整个学科群来说,委内专家应该比委外专家了解的面更广,这样就能形成互补。因此委内专家对总体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前沿问题、交叉关 系、存在问题和发展战略等,要有很好的了解;要多看一些学科综合评论的文章,不断地进行发展战略的研究。委内的专家要很好地综合评审意见,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科群体有一定深度的了解,要对学科的发展蓝图进行思考、思考、再思考。 
    
    这里我对我委内专家提几条建议:(1)委内各科学部要定期地举行学科发展战略的研讨会;(2)计算机是工具,我们要用好这个工具,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3)要努力学习外语。学好外语是开展国际合作和 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定会有进步。学习外语主要靠自己。外语没有人学不会,关键看你肯不肯下功夫,肯不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里和大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大学我学俄语,高中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不学英语。父母亲对我的英语很重视,暑期送我到教会学校学习外语,那时候我都可以看原版的鲁宾逊漂流记。解放以后很多同学报名参军,抗美援朝, 和美帝国主义打仗。当时我们的英文老师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穿着比较“洋气”,更增加了同学们的反感,大家都不想学英语。那时我是班上团支部宣传委员,我们召开团支委会决定,英文考试交白卷。英语考试支部书记第一个交白卷,我第二个交白卷,老师看了很生气,抓了卷子,交给了军代表。当时军代表在学生中威望很高。他教我们政治课,我是政治课代表,他把我叫出去和我讲英语不是美帝国主义的,要好好学习英语,这样才能更好的 和他们作斗争。以后我们再没有交过白卷,但是也没有好好学英文。改革开放以后英语学习就 显得更加重要。我们中国科学家到国外作报告,最怕的就是用英文作学术报告,作学术报告时最怕的就是外国人提问,他们提了问题,我们的同志不知道人家说什么,结果是答非所问。在太平洋地区核能国际会议分会上,有两个中国科学家报告作得非常好。讲的是一个植物的种子,辐照后交联,发生了变异,变异的种子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可是他英文发音不准,大家听不懂,人家提的问题,他也听不懂。和国外的科学家交流有困难,一方面是外国 科学家和我们有语言障碍,另一方面是我们不能很好的显示自己真正的工作成果。我们很多国家领导人外语讲得很好,最近在中国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岚清同志、光召同志外语讲得很好。基础人才基地会议上陈至立同志强调,理科基地的老师能够用英文授课的尽量用 英文授课,但是不要强迫,有可能刚开始1个月学生跟不上 ,但是以后就会逐步地跟上了。 
    
    每天都要挤出一点时间学习外语,我现在每天学习外语至少1.5个小时,早上中央广播电台有个 “阳光英语”节目非常好,每天听一 听,学习外语要持之以恒。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人参加国际会议发言越来越踊跃。 复旦大学举行的凝聚态物理国际会议上,一些中国年轻科学家,特别是在外国逗留了几年的年轻科学家,外语从发音上、表达上都很好。中国人一定要改变参加国际会议的态度,原来我们的科学家参加国际会议,一般坐在角落里,回来后写个报告就可以了,这是不够的,我们要自己作报告,还要积极地向别人提问。有一次我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美国人作报告后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我会后和他进行了交流,推导了几张纸,回答了他的问题,他非常惊讶,非常佩服我们中国科学家。我们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一次在上海开国际会议,我是中方主席,德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是外方主席。中方主席当然要有中方主席水平,开幕式上我脱稿讲,得到与会中外专家的好评。在直接用外语脱稿讲以前心里多少还有点紧张,但是讲了几句后就不紧张了,心里想要好好讲,讲好讲坏不是个人的事,要为国家争气,胆子就大了。    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 
    
    我们要营造创新的环境,探索一种激励科学家大胆创新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管理机制。资助研究创新群体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在考核南京大学物理系和厦门大学化学系的创新研究群体时,我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的意图向他们介绍了我对群体的看法,其中有几个观点再说一下,我们不能用管理工业生产的方法来管理科研工作,不能用一般的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探索性很强的基础研究工作,不能用管理懒汉的方法来管理科学尖子。中心思想是我们做的工作一定要让这些优秀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尖刀班意识到他们担负着中国科学发展的使命,要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克服急功近利,要让他们敢于和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南京大学我问他们的校长,你是要让这些科学家“冒大泡”还是要他们“冒小泡”,南京大学的校长说当然要“冒大泡”。可是南京大学规定,正教授一年要有4篇SCI文章,少一篇扣奖金,这不利于创新。南京大学的王牧、厦门大学的田中群等等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工作者,我们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要关心并帮助他们克服,不是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试论政治因素及政府政策对中国现代昆虫学发展的影响

  • 下一篇文章: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科学基金的现状和挑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科学基金的现状和挑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谈数学的设计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读解
  • ››担子菌和子囊菌交配型基因的研究进...
  • ››关于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 ››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
  • ››数控技术与产业发展途径探讨
  • ››浅谈蛋白质折叠的有关问题
  • ››揉合一体的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 ——...
  •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
  • ››论“协同教学”的课堂模式与学生心...
  • ››中国科学基金的现状和挑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