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其它理学论文 |
|
||||||||||||||||||||||||||||||||||||||||||||||||||||||||||||||||||||||||||||||||||||||||||||||||||||||||||||||
土地整理中的资源条件和效益分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12:23 点击数:[] ![]() |
||||||||||||||||||||||||||||||||||||||||||||||||||||||||||||||||||||||||||||||||||||||||||||||||||||||||||||||
效益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是指投资行为主体或其他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待整理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的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本文对项目区的经济效益采用静态分析法分析。 (1)生产成本 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构成:种子、肥料、农药、用电量、机械作业费等。依据当地生产经营状况,确定生产资料成本见表5。 农业生产耕作成本构成表 表5 单位:元/亩,元
(2)年效益 整理后,项目区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540.70hm2。随着生长条件的根本好转,种植结构调整为种植地膜水稻、夏玉米等农作物和蔬菜等经济作物。调整后的经济效益分析见表6。 表6 项目区整理后年经济效益分析
整理前,灌溉水田的面积为17.89 hm2,水浇地的面积为3.08 hm2,旱地的面积为451.64 hm2,菜地面积为lO.2 hm2。项目区整理前年经济效益分析,见表7。 表7项目区整理前年经济效益分析
综上,整理前的纯收入为80.19万元。则整理后净增纯收入为326万元。 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投资收益率=(新净增纯收入/项目总投资)*100%=23.49% 投资回收期=1/投资收益率=4.26(年) 通过分析,该项目的实施经济可行。 3.2.2生态效益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就是土地整理投资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对土地的局部平整,土壤的改良,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增殖;建设健全该区的道路与水利排灌系统,从而达到增加有效灌溉耕地,提高土壤的利用率;通过对坑塘水面的整理,有效增加水域面积,可以有效改善项目区局部小气候,增加湿度;植树46320棵,完成道路绿化林带、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使林带、林网的配置方向、林带防护间距等均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林木覆盖率达到3.91%。加上附近山林,将大大增加项目区内生态系统的容量。从而,使项目区进一步提高了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了项目区内土地水侵、风蚀、水土流失的可能,更加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最终使区内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并逐步改善。使项目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3.2.3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指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即土地整理在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从社会角度出发,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配等)所作贡献与影响的程度。 3.2.3.1耕地面积增加 通过土地整理,目前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河滩地将得到整理利用,增加有效耕地57.89 hm2,耕地面积增加率为10.4%。耕地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人地矛盾得到缓解,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 3.2.3.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通过土地整理,目前耕作不便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将形成配套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灌排系统,所有的耕地将成为早涝保收的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 3.2.3.3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项目实施后,耕地的生产力将会逐步提高,有利于农民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产品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上所述,可见本项目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良好,生态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4结束语 资源条件分析和效益分析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其目的是论证项目是否适合建设、技术上是否可靠、经济上是否合理。本文在项目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进行了预见性的分析,是对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理论的一次尝试性运用。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时,只采用了静态分析的方法,但对全部由国家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来说,已能说明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z].北京,2000。 [2]卢荣安,胡贤辉.浅论县域土地整理及其效益分析[J].《2l世纪土地整理理论、政策与方法》集,2003 [3]张正峰,陈百明.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210~213.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