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被均化,将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取入世后应得的份额等等。 四、政策和建议
1.加快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步伐,除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外,还要进行规范性的公司制改革,从企业的实际来选择改制形式。
1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股份制企业;
2按产权关系逐级建立企业经营决策失误追究机制;
3推行国有资本金的绩效考核和评估制度;
4企业改革要从制度上和机制上与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真正结合起来;
5切实实现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企业内部运作机制,等等。
2.加快实施建筑企业的专业化改组和改造,营造不同层次的经营竞争实体。
1尽快把一些层次较低的企业改组成按建筑设计或施工要求而形成的专业化企业,以专业化协作促进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的变革,增强国内建筑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2在有条件的国内大型建筑企业中选择和支持成立几个或十几个龙头总承包型企业,作为与国外竞争的建筑业航母。
3.增加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
建筑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计理念,迅速改变目前的落后状况;另一方面,要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创造自有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新技术的开发能力,增加本行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大力关注和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加大科技进步投入的力度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
2在设计施工中加大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力度;
3用新技术支撑和保障我国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将技术服务、合作承包作为国际引进的重点。
4.提升管理水平,增高经营效率。
首先,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收入分配中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次,要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把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再次,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加快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建设,在构架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方面,在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应与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相结合,包括建立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保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以这三大体系为核心,有机地构建能够协调运作的企业现代管理模式,改进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方式。
5.加强国内建筑企业与国外大承包商的合作,尽快适应国外建筑承包的运作和经营模式,从承包方式、融资渠道、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国际承包业接轨。
6.国家加大政策力度进行适当调整和引导。
1依据入世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灵活地对国内建筑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模式,指定有效的市场准入策略,以赢取调整和热身需要的缓冲时间;
2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合理调整和优化地区结构,利用加入WTO时机,扩大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
3简化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核制度和法规程序,逐步向自由、合法经营方向过渡;
4建立并规范建筑业的管理体制,扬长避短,尽快按国际惯例建立以工程咨询为核心的行业运作机制以规范运作。
7.走出所在地区和国门,打入国际市场。
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建筑企业依靠近二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在国内建筑企业中已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实力。但是,为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我们认为,有条件的企业必须走出上海到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去搞开发建设和中介服务。在与各地区建筑企业的竞争中,积累经验,发展壮大自己,也为与国外建筑企业在国内的竞争作准备。同时,也要蓄势在适当时机冲出国界,首先是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和经营。
五、“入世”后我国房地产业的
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
在外商正逐步蚕食我国诸大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下,一种现实性概率较大的悲观估计是:今后不少土地使用权都将旁落外商之手,各类人才精英流失替外商服务,国内许多中、小房地产企业被迫出局,或只能经营一些成本高、风险大、利润小的零星项目。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大中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策略应该怎样应对?
总的设想是:要充分利用“入世”后的一段缓冲期,迅速完善国内房地产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淘汰一批落后企业,使优秀的有实力的企业尽快涌现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逐步具备与国际房地产企业相抗衡的实力,充分利用熟悉本国风土人情等优势,从站稳脚跟、力保江山不失到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是完全有望实现的;进而力争突破国界,走向世界,使国内房地产企业在海外也有一席之地,逐步做到在海外的投资额超过外商在我国国内的投资额。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