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物本身之中,这是由原子——本身的属性决定的:球形的原子拖拽着整个物体运动,原子运动是因为它们的本性即是永无静止(406b21-23)。当然,为什么原子自己能运动,这一点德谟克利特尽管到处探索却没能在最终作出解释。但是,在逻辑上而言,由于一切因果式的解释都必定要有一个任意设想的开端,因而,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里留下来的原子具有的原始运动而不加以说明的做法就并不能算是缺欠了。
在这一基础之上,德谟克利特还进一步地认为:原子及由原子组成的物体的所有运动都是由动作和承受(active and passive)所引起的。他区分了原初的运动(primary motion)与继起的效果(secondary effects),分别称为冲动和反应(impulse and reaction)。这一观点对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学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这一思想还引发了德谟克利特的一个猜想:原子在没有受到阻力的时候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经就这一猜想写道:“所有那些古人都知道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他们归之于原子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因为没有阻力,运动极快而永恒(7)”。
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多的,甚至于原子的种类也是无限的,在性质上则没有什么区别。为了说明万物在性质上的差异,德谟克利特主张原子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区别,它们结合时又有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后来的伊壁鸠鲁补充了重量的特征)。这样,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原子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则存在四种区别: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万物之所以会有千差万别的形态,完全是因为其中所包含的原子数量、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在大小上,既然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物质微粒,那么原子应该很小,小到肉眼看不见。在形状上,德谟克利特认为有些原子是球形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是凹形的,有的是凸形的,有的甚至是带钩的。他认为太阳和月亮就是由光滑的球形原子组成的。构成灵魂的原子和火原子差不多,它们都是由最精细的球形原子组成的,所以,它们具有很大的活动性。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的不可入性(impenetrable)和具有一种密度的比例(density proportionate)构成了它们的体积。这一观点影响到了牛顿用密度与体积来定义物体的质量(8)。现代,由于技术理性的进步,质量成为比密度更为基础的一个物理量。但在古代,密度与体积比现代意义上的质量更具有形而上的特征,“他们设定所受作用的本原就是浓聚和稀散(985b14-15)”。
德谟克利特有时也将原子的性质与人对物体的直接感觉联系在一起:“每个不可分的东西超过得越多,也就越重,所以很显然,它也就越热”( 326a11)。德谟克利特还试图用原子和虚空的学说来解释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例如,他认为磁石和铁是由相类似的原子构成的,不过磁石的原子比铁原子更精细,磁石原子之间的空隙比铁原子之间的空隙要大得多,因此磁石原子的活动能力更强。由于原子的运动永远趋向于与它相类似的原子,所以,磁石的原子向铁移动,钻进了铁原子的空隙,使铁原子运动起来,并流向磁石。十分明显,他的这个解释是不符合现代科学的。但是他努力用自然本身的原因来解释自然现象的理性主义精神则是可贵的。
2、漩涡运动说
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之初,在无限的虚空中充满着无限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原子,它们向不同方向凌乱运动,相互碰撞(正象现代气体分子的运动理论那样),从而形成一种漩涡运动。在漩涡运动中,相似的原子聚集在一起。这正像在筛子的旋动中,扁豆和扁豆、裸麦和裸麦分别聚拢在一起;波浪把狭长的石块与滚圆的石块分别冲在一起。圆形的、光滑的、最精细的和最活泼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火元素;钩形的、粗糙的、较大的原子聚集起来,形成土元素。另外一些相同的原子结合起来就成为水、气元素。之后,各种元素再结合成万物。
在漩涡运动中,轻的物体被抛到周围的虚空里;其余重的物质则留在漩涡中心,它们更加紧密地结合而形成最初的球形体。这个球形体由于来自中心的推动力而继续旋转着,邻近的物体不断附着在上面,最初是潮湿的泥沙,后来渐渐干涸,于是地球形成了。
在漩涡运动中被抛向外面的最轻物体燃烧起来,从而发出亮光,日、月、星辰也就产生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就是这样形成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在无限的虚空中,原子形成的漩涡运动不止一个,所以从漩涡中产生的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无限。它们的大小各不相同。在一些世界中没有太阳和月亮;在另外一些世界中太阳和月亮比我们这个世界的要大,还有一些世界的太阳和月亮在数量上多于我们这个世界。一些世界有生物,另外一些世界则没有生物。
德谟克利特不但根据原子论详细地论述了世界产生的过程,而且还指出世界也会生长和衰落。他认为,一个世界达到鼎盛时期之后,就会逐渐解体,或者由于碰撞而毁灭。
德谟克利特的天体起源于漩涡的理论在天体演化学上有重要意义。近代哲学家笛卡尔和康德都是在继承他的漩涡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近代科学为根据的新漩涡说。
不仅如此,德谟克利特在论述天体形成过程时,明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