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物理学
   原子核的直观结构      ★★★ 【字体: 】  
原子核的直观结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53:48   点击数:[]    

12核,如图:
图3 9Be(α,n )12C
⑷Al+He→P+n,P→Si+e+γe或P+e→Si+γe。在此反应道上,α粒子必须正碰铝-27核轴线附近两个相连的中子之一。如图4



图4 27Al(α,n )30P及30P的β+衰变或K俘获
⑸Na+He→Mg+H,此反应与⑷并不矛盾,在此反应道上,α粒子正碰的是钠-23核环上的质子,产生的镁-26核(核环上三个中子不一定直接相连)是稳定的。如图5
图5 23Na(α,P )26Mg
⑹Li+He→B+γ,这是个α粒子的全融合反应。在此反应道上,第二次碰撞时,氘核的质子有能力把对面核子环上中子与中子形成的较弱核键击破并与其中的一个中子成键,而没有发生核子替换打出质子。断环接合成新的稳定的硼核,同时释放成键键能γ光子。如图6
图6 7Li(α,γ)11B
(二) 中子所引起的核反应
⑴N+n→B+He,在此反应道上,入射中子把氮核环上的中子击入核内,同时与两个质子成键达饱和。进入核内的自由中子动能减小,已没有能力发生核子替换,而是挤压对面的核子环,使其变形,从而被两个质子(仍与另一个中子成键)捕获重新成键达饱和,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系统能量很低的全饱和键态的α轻粒子飞出核外,余下的核子恰能接合成稳定的硼-11核。如图7
图7 14N(n,α)11B
⑵N+n→C+H,C→N+e+e。正碰过程如下图
图8 14N(n,P)14C及14C的β-的衰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此反应道上,入射中子碰撞的是氮核环上的质子,它代替了击入质子的位置,而自由质子与对面核环上的质子有较大斥力作用,使其有能力发生核子替换(也可能切碰发生反应,直接撞出质子,无二次碰撞),而决不能产生α粒子。这样,一个质子从新核中被蒸发出来。但是,由于轰击中子破坏了原来较强的饱和核键,而形成的是三个中子直接相连的较弱不饱和核键,并仍具有入射方向上的较大动能而不稳定,受到核表面张力的压迫而达到弱作用范围,易发生β-衰变,转变成的质子恰能与其两侧的中子重新形成稳固的饱和核键(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是原子核要求体系稳定的具体体现),从而产生了新的稳定的氮-14核。
⑶Al+n→Na+He , Na→Mg+ e+e。正碰如下图
图9 27Al(n,α)24Na及24Na的β-衰变
这样,此过程中就有三种射线释放(α、β、γ射线)。若此反应是切碰发生的,则直接蒸发出两个中子,即Al+n→Al+2n。又如Be+n→Be+2n ,Be→He+He,虽然8Be为全饱和键态的核环,但由于它的核环太小,核子在振动时就有可能碰到一起重新组合成键,恰能形成两个饱和的α轻粒子,这种裂变为8Be核所特有。
(三)质子所引起的核反应
⑴F+H→O+He,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正碰过程如下图:
图10 19F(P,α)16O
⑵Ni+H→Co+He,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正碰过程如下图:
图11 58Ni(P,a)55Co
⑶Si+H→P+n,在此反应道上,是切碰发生的(若正碰则打出α粒子),蒸发出的中子是硅-30核环上三个直接相连的中子中间的那个。产生的磷-30核环为全饱和键态,是稳定的。 这种切碰也可能发生掇拾反应,如Li+H→Li+H等反应。
(四)氘核所引起的核反应
⑴Al+H→Mg+He , 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正碰如下图:

图12 27Al(d,α)25Mg
⑵C+H→B+He,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正碰如下图:
图13 12C(d,α)10B
⑴与⑵也可能是切碰打出α粒子,可根据蒸发出的粒子方向来判断它们是如何碰撞反应的。
⑶Cl+H→Ar+2n,此反应是切碰的削裂反应,氘核的质子打出37Cl核环上三个直接相连的中子中间的那个,并与两侧的中子成键达饱和。氘核的中子解脱核键后沿原方向继续前进。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这样就有两个中子被蒸发出来。
⑷Mg+H→Al+n,此反应是切碰的削裂反应,氘核的质子被核环上直接相连的两个中子捕获成键达饱和,它的中子解脱核键后继续沿入射方向飞出。与此类的反应又如Be+H →Be+n,C+H→C+H。但有的削裂反应后的新核会发生β衰变,如C+H→N+n,N→C+e+γe; P+H→P+H,P→S+e+e。
(五)光致反应
高能γ光子也能破坏核键而击出各种粒子,如切碰击出中子的反应:
O+γ→O+n;Mg+γ→Mg+n产生的新核都是不稳定的,会发生β+衰变。如果蒸发出α粒子,则是光子正碰核环上的中子,此中子与对面核子不发生二次碰撞反应而产生的。光致反应还能切碰击出P、d、t等轻粒子,实质就是光子切割下核子环的一小片断产生的。
(六)中等离子间的高能反应
中等离子可被加速器加速而轰击核靶,会产生用轻粒子无法获得的不稳定同位素,如Ca+S→Kr+3n,在此反应道上,由于正碰截面小,轰击离子动能太大,核环上的一个中子把动能直接给同一直线上的靶核的两个对称中子,从而打出三个中子。正碰如下图:

图14 40Ca(32S,3n )69Kr
由于新核环上有三处为质子与质子直接相连,会发生三次β+衰变,由于有两处在核的腰部,因转动动能较大,高能量的质子与质子在核表面张力作用下,不会立即达到弱作用范围内,会延缓衰变的现象。又如Si+Ni→Y+3H,正碰如下图,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
图15 28Si(58Ni,3P)83Y
如果反应碰撞截面增大,并且为切撞则会打出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如Ca+Ge→Sn+2H+2n,在此反应道上,因能量太高,碰撞后中子与质子之间的核键被破坏,蒸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受力的物体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解释惯性力学三定律

  • 下一篇文章:万有引力真的失灵了吗!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原子核的直观结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原子核的直观结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论分子蒸馏产品密度实时检测分析...
  • ››技术物体的空间性评析
  • ››论现代技术风险的内在生成
  •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运行状况调查为例...
  • ››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
  • ››引力神话的根源——解释惯性力学三...
  • ››物理学正论
  • ››物理学前沿问题探索
  • ››物理学理论研究
  • ››万有引力真的失灵了吗!
  • ››原子核的直观结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