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物理学 |
|
|||||
论 惯 性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53:13 点击数:[] ![]() |
|||||
释作了同牛顿之前的有些科学家的直感一样的有一定危险性的表白:“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能力.....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例。”(31) 可是现在看来,这种危险性中是带有错误的。从那以后到现在,人们对于惯性的理解基本上是庸俗性质的。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诺特尔之后,我们可以认识到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在物体的内部、也跟力无关,而是由于物体所处的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牛顿意义上的惯性作出更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理解,牛顿的vis insita(惯性是一个消极的本原,靠此本原物体维持它们的运动或静止,按照作用力的大小接受运动,按照受到阻力的大小抵制运动。(32))可以深入为两个层面的结论: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一个物体,它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是由于惯性,即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在同样大小的力的作用下,一个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是由于它的动力学特性——抗性,即它的质量较大。 参考文献: (1) 邹荣.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吗? 新世纪教育文集.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1,1版,454. 邓昭镜.邓玉兰. 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还是物质之量的量度. 物理教师,2000,12,33. (2) 徐祖年. 质量是惯性或引力的量度. 物理教师,2001,11,27. (3) 梁昆淼.力学,上册(修订版).高等教学出版社,1978,12修订第2版,64. (4) 漆安慎 杜婵英. 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7,1版,222. 〔美〕阿 · 热.可怕的对称.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1版,126. 曾谨言. 量子力学 卷Ⅱ.科学出版社, 1993,9,1版,231. (5) 尼采文集.查拉斯图拉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11,1版,163. (6)〔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7,1版,242. (7)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7,1版,1236. (8) 同(3),65. (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试用课本,物理,第一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1版,109. (10) 同(9). (11) 同(9),108. (!2)〔英〕伊萨克·牛顿.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1版,18. (13) 同(8). (14) 同(12),12. (15) 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123. (16) 吴国盛. 时间的观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2,1版,171. (17) 同(7),702. (18) 徐向东 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译序 http://www.phil.pku.edu.com/post/show.php?op=pap&sid=30 ; (19) 同(12),2. (20) 同(12),定义,6。 (21) 同(3). (2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2版46. (23) 同(7), 814. (24) [英] W . C .丹皮尔.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5,9,1版,253. (25) 同(12). (26) 同(12),6. (27) [美] H. S. 塞耶. 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11,1版,14. (28) 谢帮同. 世界经典物理学简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3,1版.73. (29)舒幼生 陈秉乾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http://www.edu.com/20010827/208813.shtml ; (30) [美] 爱德华·格兰特 .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版53. (31) 同 (28),.36. (32) 埃德温·阿瑟·伯特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基础 第七章 牛顿的形而上学 五、牛顿的以太概念 http://zhenyuan.sdedu.net/Resource/GZ/GZWL/WLBL/WLS00006/6283_SR.htm ; ON Inertia (No.6 Middle School , Changshu, Jiangsu , China, 215500)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different viewpoint to current inertial view inside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