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黄山天都、莲花二峰。塔下筑有凤山台,台上建有三元阁,供村人休息观景。其间遍植水竹,一片翠绿。又有枫树成林,深秋之季,红绿相映,景致无上。跨溪水有余公桥与北岸相连,有一寺名“芥庵”。傍水又小亭一座,坐亭中,观宝塔,则塔影桥虹,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可惜的是今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徽州地区像这样的水口园林比比皆是,歙县的檀干园、黟县的西递、宏村等就是集水口和村镇于一体的园林。清康熙年间的徽州人方西畴《新安竹枝词》对徽州水口园林景观作过生动的描述:“故家乔木识 楠,水口浓郁写蔚蓝,更着红亭供眺听,行人错认百花潭。”[13] 可见,徽州水口园林正是中国传统园林中风景构筑与风水理论有机结合的最好体现。 注 释: [1] 陈植等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第57页,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年版。 [2] 陈植:《园冶注释》第56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3] 陈植:《园冶注释》第62—64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4]、[5]、[6] 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第7页,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 吴良镛等:《基于儒家美学思想的环境设计》,载《中国园林》1999年第6期。 [8] 刘托:《两宋私家园林的景物特征》,载《建筑史论文集》第十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9] 陈植:《园冶注释》第234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10] 陈植:《园冶注释》第51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11] 缪希雍:《葬经翼》,《古今图书集成》卷670,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 [12]、[13] 程极悦:《徽商和水口园林》,载《建筑学报》1987年第10期。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