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梅雨期比正常年份延长了一个多月,仅7月的降水就超过400毫米,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水,而北方则出现严重干旱。
我国是个多水旱灾害的国家,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在2155年间,共发生水旱灾害1750多次,其中大旱1056次,大水658次。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到1988年的38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旱灾7.5次,水灾7.8次,洪涝和干旱已成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造成农业生产上的重大威胁,给国民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如1950年~1980年,因洪涝灾害损失粮食200亿斤左右,受灾人口数以百万计,直接经济损失150亿元~200亿元。
如何减轻水旱灾害呢?古人认为水旱灾害是“龙”造成的,故有壮士下海斩龙,还出现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当今人们明白“龙”就是夏季风时,再也不会下海斩龙了,而来潜心研究夏季风——它的源地、性质、进退规律,它与水旱灾害的关系。显然,人们认识了夏季风,对防治水旱灾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龙”不是很反常吗?反常造成了水旱灾害,人们又不能幻想立刻到空中、海洋降服它,但可在地面上做文章,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兴修水库,将洪水季节多余的水储存起来,供枯水期用。既减轻了洪水的压力,又解决了旱情;兴建引水工程,实行跨流域调水,将多水地方的水调到缺水的地方,同样能一举两得。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先后修建了大中小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量达4.6亿立方千米,我国各大江河初步建成防洪、防涝、防旱的水利工程系统。这些水利工程在抗御和减轻水旱灾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使我国许多地方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业生产基地。我国已破土动工的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在防洪方面发挥无比巨大的作用,成为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伟业。另外,大力植树造林,让荒山秃岭披上绿装,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营造“地下水库”,改造生态环境,也起到减轻水旱灾害的作用。
你听说过“人工降雨”、“人工移雨”吗?我国从1958年开始进行人工降雨实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个盛市、自治区实施过规模较大的人工降雨,这说明人已经从地面走向空中去降服“龙”了,相信总有一天,人定能像“龙”一样“呼风唤雨”,使年年风调雨顺,进而彻底解决水旱灾害。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