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3. 施工顺序 灌浆加固施工顺序:先沉降基础四周,后沉降基础中心。即先采用直孔对沉降基础四周回填土进行灌浆加固形成止浆帷幕,后采用斜孔及二次灌浆对沉降基础进行灌浆加固复位。在进行直孔施工时,应先对基础沉降量大的中间部位、后对基础下沉量不大的两端进行灌浆加固,且应采用大跳距施工,避免因局部因灌浆抬升量过大而引起基础变形过大甚至断裂。 4. 成孔技术 直孔用GY-1型钻机成孔,厂房混凝土砼板采用硬质合金清水钻进,土层则采用锤击成孔。成孔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土层情况变化,准确记录软土位置;MG-50型锚杆钻机则用于斜孔钻进成孔。开孔直径φ110㎜,终孔直径φ110㎜;钻孔深度必须进入老土1.0m以上。 5. 灌浆加固范围 为确保沉降基础经灌浆加固复位后不再继续下沉,灌浆加固范围:横向为沉降基础以外1.5~2.0m,纵向自回填土最大埋深至厂房混凝土砼板,通常深度为1.5~7.0m。 6. 灌浆量的估算 灌浆加固复位的体积是自沉降基础底部至回填土底部及其周围土层的空洞和孔隙体积,灌浆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Q=KmVβn 式中Q-灌浆量,m3;K-浆液损耗系数;m-浆液结石率;V-灌浆加固体积 ,m3;β-浆液充填系数:n-受灌地层的孔隙率。 根据计算所得的灌浆量和设计浆液配合比,可以估算出水泥和水玻璃钢的用量。 7. 灌浆材料 水泥:强度等级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波美度35~45、模数2.4~3.4的水玻璃;水:厂区自来水。 8. 灌浆方法和技术参数的选择 1)灌浆方法 本工程灌浆加固复位采用双液法、自下而上逐段拔管进行,即用泵分别将配制好的水泥浆液和水玻璃抽送经高压胶管,于孔口混合,形成混合液;混合液在泵压作用下经灌浆管压入软土中,排除土体中的空气和水,并与土体中固体颗粒胶结、硬化;当某一灌浆段的灌浆量达到设计浆量时或灌浆压力达到设计灌浆压力并持续30min,结束该段灌浆,往上提0.4~0.5m,继续进行上一灌浆段的灌浆,直至混凝土砼板下1.0m为止。 2)灌浆压力的选择。灌浆允许压力值P可按下式进行估算:P=1/10KγH式中P-灌浆允许压力,kgf/cm2; K-系数,可采用1~5; γ-受灌地层土的容重,t/m3;H-灌浆段上面土的厚度,m。实际生产中经灌浆试验后,灌浆压力选择0.4~0.8Mpa(即4~8 kgf/cm2)。 9. 直孔灌浆加固复位效果 经过前期(5月29日~6月10日)直孔的灌浆加固复位施工,共完成直孔27个,累计灌浆进尺132.90m,消耗水泥45.25t,水玻璃14.35t,沉降基础复位效果不明显,各沉降观测点抬升量见表2。 表2:直孔施工完后各沉降观测点数值 (单位:㎜ )
(四)斜孔施工及二次灌浆 因本次灌浆加固复位是在不影响甲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进行,直孔施工完后虽灌浆复位效果不明显,但灌浆加固效果明显,其抬升量7d天后少数观测点仅回落1㎜。其主要原因是虽施工完其四周直孔,但直孔距沉降基础中心线1.7m,且排水沟有通道通往土层(往下渗水)和低于地面1.0m等因素的影响,灌浆压力在0.3~0.4MPa时,排水沟和风道出现冒浆,浆液难入沉降基础底部。另外,沉降基础底部不得钻孔灌浆。为了使沉降基础复位,我们尝试MG-50型锚杆钻机钻斜孔,使浆液从其中间部位进行抬升;同时因施工现场狭窄,第二、三组(Ⅱ区),第三、四组(Ⅲ区)抽丝机间净距分别为3.50m和2.80m,MG-50型锚杆钻机只能在Ⅱ区缓慢移动,同时受柱基础、风道、排水沟和净空高度等条件限制,也只能斜对着沉降基础钻进成孔,钻孔倾角40~50。,且钻孔孔数有限,为使沉降基础均匀抬升和减少移机困难,我们采取在斜孔中预埋二次灌浆管进行二次灌浆。 斜孔钻进深度以进入沉降基础中部为目的,一般为4.50~5.20m;安放灌浆管时,同时安放多根二次灌浆管,然后进行双液法灌浆复位,每次抬升不得超过10㎜;当抬升量达到10㎜时,必须进行待凝,避免因局部抬升量过大,引起沉降基础变形过大而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基础断裂。为了缩短工期,必须采取大跳距施工下一个灌浆孔或进行二次灌浆。二次灌浆管用Ф25㎜铁质水管钻Ф6㎜小孔,小孔呈梅花形,非灌浆段以下1.0m不得钻眼。二次灌浆前,应先进行压水冲洗,蔬通灌浆管路;且二次灌浆时间间隔不宜太久,一般不超过3天。斜孔灌浆及二次灌浆沉降基础抬升量见表3。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本次化学灌浆加固复位属既有建(构)筑物的灌浆施工,必须采取大跳距施工,避免既有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抬升而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基础开裂或破坏。 表3:斜孔灌浆及二次灌浆沉降基础各观测点数据
说明:(1)表中数据为各观测点抬升量较突出,而非全部观测点抬升量的记录;(2)表中数据只记录各观测点的抬升量,而其回落量并没有记录。(3)6月14日下午~17日下午MG-50型钻机坏,停工待修理。 2.在灌浆加固复位施工过程中,测量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实行跟踪观测与监控,避免抬升量超过设计要求。 3.在安放二次灌浆管时,应对小孔进行密封,避免水泥-水玻璃浆液进入,造成堵塞。 4.由于二次灌浆管上钻的小孔数量不多,过流截面小,故在进行二次灌浆时水玻璃的掺量要比正常灌浆时要少,水泥浆和水玻璃混合后形成混合液的胶凝时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