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生命环境 |
|
|||||
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更新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1:42:22 点击数:[] ![]() |
|||||
的最强音,幷被具体体现到了这次会议发表的五个重要的文件中。人类最终理智地选择了持续发展,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诀别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的共同未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报告认为,人类社会在以往获得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严重地限制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选择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以保证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在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之前,面对包括环境危机在内的各种危机,发展研究对未来的预测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思路:要么悲观绝望,要么盲目乐观。前者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其在197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探索了全球关切的5个主要趋势:加速工业化、快速的人口增长、普遍的营养不良、不可再生资源的耗尽、环境的恶化,该报告认为“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进行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一百年中发生。[1]”因此,悲观派选择了零增长的做法,要人们“回到自然去”。乐观派以美国的未来研究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在不讲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已生存了几百万年,今后也仍会生存下去,“车到山前必有路”,大可不必为一点环境问题惊慌失措,杞人忧天。如美国未来研究所发表的《世界经济发展——令人兴奋的1978至2000 年》一文就认为所谓增长的极限是虚幻的,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终将走出目前的危机,从而实现没有极限的增长。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这两种片面观点加以辩证扬弃的结果。它一方面借鉴了乐观派的观点,肯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又吸收了悲观派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充分注意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突破增长的相对极限开闢了可能的前景。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在时间上,它体现了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的统一;在空间上,它体现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在文化上,它体现了理性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2]. 这种新的发展观认为,“发展” 是一个广义的总体概念,它不等于“经济增长”。从而突破了将经济和技术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全部的传统观念,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人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 与传统的发展观相比,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非持续性问题,使之转移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上来,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反映了生态文明的发展观与实现观。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它要求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可以支撑的前提下,解决当代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的协调关系。 二是它要求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与后代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 三是它要求在不危害全人类整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解决当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各国内部各地区和各种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从而真正把现代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增强环境支撑能力、生态良性回圈的基础之上,使人类经济活动和发展行为保持在地球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极限之内,确保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3]. 2002年8月26日到9月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192个国家的代表围绕健康、生物多样性、农业、水、能源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幷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等文件,明确了全球未来10-20年人类拯救地球、保护环境、消除贫困、促进繁荣的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蓝图,它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积极努力的最新结晶,必将对未来的环境与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南非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是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标志着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由共同的未来走向共同的行动。 二、可持续发展观——主客体关系的重构 在哲学意义上,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为我们重构主客体关系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人的认识活动始终是以自然为物件的,主客二分法源远流长。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拓展了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讲,主客体关系的重构,既是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前提,又是可持续发展趋同的目标[4]. (一)主客体关系的时空延拓 有经济学家对人类的过去作出了栩栩如生的描述:“一个猎人露宿在大平原上,一堆小小的篝火给他带来了闪烁不定的光明和时断时续的温暖。一缕轻烟融入浩瀚晴朗的夜空。第二天,猎人起身离去,身后留下灰烬、残羹剩饭和他的粪便。走出10步之遥,这些就从他的视线和嗅觉中消失了,……他向着地平线继续前进,去寻找新的猎物。[5]”在这样的情形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