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做好对劣质产品的防范。避免采购和使用以次充好产品需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流程规定的步骤执行。
1.7 质检能力受限
材料检测是识别和防范以次充好的总要措施,一些企业设立独立的内部检测部门,负责控制采购产品的质量,这是发现并规避采用以次充好产品的最有效方法。但是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承受或愿意投入的。以次充好产品利用企业检测能力不足的漏洞,进入石油工程项目。
2 防范以次充好的措施
防范以次充好是保证石油工程项目整体性的重要因素,是石油工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范以次充好,确保项目质量。
2.1 正确评价生产商
了解生产厂商是避免购入和使用以次充好产品的基础。生产商的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厂商口碑;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交付能力;过往参与过的项目;产品价格。即便是ISO 9000 QA认证的企业也存在生产次品的可能,毕竟制度执行者的态度才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
对供应商的评估除了上述参数外,还必须考察供应商对质量控制的态度和执行力。如果没有执行,即便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只是虚设。
2.2 正确评估中间商
作为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中间商被认为是提供以次充好产品的主要行为主体。加强对中间商的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以次充好。对中间商的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销售商的经营范围;企业口碑;供货质量;交货能力;储备能力;财政状况;客户服务;过往供货的项目;供货价格。
很多石油工程企业都有供货商名录,但是由于市场快速变化,使得中间商的情况也不断变化,及时地对中间商的供货能力做出评估有助于企业规避买入以次充好的产品。一般每半年需要对供应商名录重新审核,要密切关注哪些重要岗位有人事变动的企业,管理者的改变可以大幅影响产品质量。另外,为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以次充好,企业需坚持执行采购前供应商评价和采购后再评价制度。
2.3 改变低价中标的评标策略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招投标中采用最低竞标价的策略。低价中标的比较条件众多,而评标者通常过于关注报价。正常市场环境下,好的质量和服务必然对应高价格,如果报价过低就必须考虑以次充好的问题了,这就需要在这一环节上强调合理低价中标的策略。
合理低价中标法实质上就是在保证不低于成本价的基础上的低价中标。目前由于市场恶性竞争,投标企业为了拿到项目,用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为了获得收益,中标企业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压缩成本、增加利润,以次充好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2.4 雇用有经验的采购人员,加强采购人员的培养研究显示,采购人员的经验判断是除了材料检测以外,识别以次充好产品的重要方法。近十多年来,以次充好现象明显增加。现实中只有不断地累积专业知识和经验,才可能具备辨识以次充好产品的能力。石油工程的飞速发展,对采购人员的需求增大,可惜一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采购人员的素质是防范以次充好现象的重要屏障。培养采购人员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其在避免采购到以次充好产品上减少的损失将远大于投入。
2.5 在合同中明确采购要求
采购过程中明确采购要求并在合同中表述详尽,可以降低买到不合格产品的风险。需要明确的信息有:产品规格、数量、型号、类别;技术、质量及验收标准;交付时间、地点等;验收方式、付款方式。
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材料,如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闸阀、机电设备、电器元件、仪器仪表和外加剂、掺合料、焊条等,需要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
2.6 加强质量验收和检测
对建筑材料外观、尺寸、性状、数量等进行检查是防范以次充好的重要保障。进场建筑材料必须有生产厂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应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产品在选购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核查,以防复印件伪造。监理和项目经理对于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必须明确。在产品进场后仔细比对留样与送递产品。对进场材料进行实际的核查验收。如果发现有以次充好的行为,则拒绝接受并按照合同约定处以惩罚。
派出驻场检测人员或在产品重要生产节点派检测人员进厂验看也是防范生产厂商以次充好的办法之一。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外派人员的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
2.7 与供应商组成战略伙伴关系培养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防范以次充好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国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过分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建筑项目具有不可重复的特性,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企业往往忽略了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导致所用材料质量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长期的合作建立在各企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不仅保证了采购方的价格和交付优势,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3 结束语
以次充好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然结果,美、日和韩等国家都是在经历了一段以次充好产品充斥市场的时期之后,才逐渐形成和建立起了良好的市场管理机制。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和贸易环境下,建筑业市场中产品以次充好的现象还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对此,石油工程企业必须提高认识,将防范以次充好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策略。
参考文献[1] 陆华.石油企业供应链管理下的物资采购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0,29(9):118-121.
[2] 闫超,陈国华,宋科.资金限制条件下的原油采购策略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0(3):104-109.
[3] 聂微,唐立新.基于供应链下的石油企业采购策略分析———以塔里木油田为例[J].改革与开放,2009(5):82-83.
[4] 张对红.中国石油管道用钢采购策略[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21-25.
[5] 钱新华,邹圆,肖武,等.石油化工企业智能巡检与协同故障应急处理系统[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8,28(1):57-60.
[6] 李津,陈彦玲.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HSE管理体系[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2,15(2):83-87.
[7] Roy Gardner.Game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J]. Elecrical engineering, 1995(15):158-164.
[8] 张晓晶.中国市场化进程报告:现状分析与未来预测[J].管理世界,2004(3):6-14.
[9] 杨庆,郭继坤,卢楷,等.我国石油炼制企业发展特点及对军油采购的影响[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0(1):15-18.
[10] 严萍,唐立新.我国石油行业的战略采购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9(8):74-76.
[11] 孟波,尹继伟.浅议石油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监督的作用及途径[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9(3):63-65.
[12] 王建勇.海外石油项目应尽早实施集中采购[J].国际石油经济,2005(3):41-44.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