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混凝剂的投量指标可定为0.272mg/mg胶体COD。
3、聚合铝投加量的确定
聚合铝的投加量应根据污水的进水水质以及所要达到的处理程度来确定。参照上述试验分析结果可计算得出不同浓度的污水其相应的聚合铝投加量,所得结果见表3。
去除单位数量的胶体状COD所需聚合铝投加量分析表
表2
总COD去除率(%) 45 50 55 60 65 胶体状COD去除率(%) 22 27 32 37 42 胶体状COD 去除量(mg/l) 22.67 27.82 33 38.12 43.28 聚合铝投加量(mg/l) 6 7 8.2 9.8 11.2 平均投药量C(mg/mg胶体COD) 0.265 0.252 0.248 0.257 0.259 C的平均值(mg/mg胶体COD) 0.257
聚合铝投加量的确定
表3
进水BOD5值(mg/l) 60 80 100 120 150 进水COD值(mg/l) 86 140 195 250 330 强化一级处理COD去除率(mg/l) 65 65 65 50-65* 50-65* 强化一级处理出水COD值(mg/l) 30 49 68 87-125 115-165 相应出水BOD5值(mg/l) 18.7 24.0 29.0 35-45 42-56 去除胶体状COD值(mg/l) 28 46 64 42-82 56-109 聚合铝投加量(mg/l) 8 13 18 11-22 15-30
从表3中的分析结果可看出,当进水BOD5值低于100mg/l时,经过混凝一级强化处理后,出水即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一级或二级排放标准。当进水BOD5值在100-150mg/l之间时,经过混凝处理后,出水达不到排放标准,因此还需在一级强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二级处理。
四、运行费用经济分析
以武汉市水质净化厂设计进水水质(BOD5值为150mg/l)和目前实际进水水质(BOD5值为50-80mg/l)为例,分别确定出各自采用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流程时所需运行费用,并与该厂原有工艺流程(活性污泥工艺)进行比较。
经济分析比较
进水BOD5值(mg/l) 工艺流程 聚合铝投加量(mg/l) 运行费用(万元/年) 80 原有工艺流程 / 230.21 混凝强化一级处理+沉淀原有工艺流程 13取15 53.90 150 原有工艺流程 / 399.25 混凝强化一级处理+活性污泥法 15 283.27
五、结论 1、从表4中可以看出,进水浓度较低时,采用混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其运行费用仅为原有工艺的23%左右;并且其工艺流程简单、处理单元少、操作管理较方便。且在这种进水浓度偏低的情况下,采用活性污泥法有机负荷偏低,活性污泥生长不良,不仅运行费用高,也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因此,对于进水浓度较低的污水,采用混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较适宜。
2、当进水浓度较高时,采用混凝强化一级处理+活性污泥工艺,其运行费用仅为原有工艺的70%左右。并且在污水厂建设与运行中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当污水浓度低于设计值或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仅建设、运行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流程,适当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即可使出水中的有机物大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不足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矛盾。当污水浓度达到设计值并且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再在此基础上建设、运行二级处理工艺,可使用限的资金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采用混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对我国许多南方城市污水处理厂较为适宜,如武汉、桂林、广州等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实际进水有机物浓度均远小于设计值,采用活性污泥工艺并不适宜,因此可先建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今后管网逐步趋于完善、进水浓度有可能提高时,再在此基础上增设二级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这对经济尚不发达而环境污染又较严重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