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石油能源 |
|
|||||
燃料电池的新进展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2:04:21 点击数:[] ![]() |
|||||
。霍克目前正把微电子技术引入微型燃料电池制作中,准备制作25μm厚的微型电池。另外,还有把燃料电池用于电子广告牌和电动自行车的报道。 表4 燃料电池替代普通小电池在膝上电脑、便携式电子器件等方面应用 |
便携式烯料电池 | Warsitz制作的便携式燃料民池电源 |
替代电池用的燃料电池 | Ballard的燃料电池膝上电脑 |
教学用烯料电池 | 美国木醇研究所提供的教学用木醇燃料电池 |
我国早在50年代就开展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所和天津电子部十八所是我国开展燃料电池研究最早的一批单位。70年代曾兴起第一次研究高潮,研究对象主要为航天用碱性电池。中间停顿了约15年。90年代初又掀起了第二次热潮。这阶段研究的品种较多,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开展了PEMFC的研究,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上海交大等开展了MCFC的研究,上海硅酸盐所、北京化工冶金所、中科大、清华大学等开展了SOFC研究,大连化物所还开展了生物电池的研究。但总体来说,我国燃料电池研究与国外水平和实际应用均有相当大的距离,必须加快追赶的步伐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