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应该拥有和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 【字体: 】  
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应该拥有和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4:39   点击数:[]    

四、在实践中发展农村社区发展理论

 

    农经所在实践中对农村社区发展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以下现有理论观点的反思与修正:

(一)  造成农村社区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的不在于区位劣势、资金缺乏、交通不便,人才制约等,而在于社区内部因体制、机制不活而难以滋生发展的力量

因此,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应该在破除计划经济的旧体制,进一步确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方面下功夫。1988年,农经所受托协助制定镇康县发展规划时,曾经论证过“边远落后地区计划经济旧体制链环容易被打断、可以率先进入市场导向型的经济新体制”。

(二)  贫困农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不能归结为“愚昧”、“懒惰”、“素质低”,而是他们长期来没有从社会获得发展的机会与资源

例如,贫困农户极少从国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获得发展生产经营的贷款,农行和信用合作杜为数不多的农业贷款往往成为村社中的干部、能人及其亲朋好友等强势集团的独享品,作为弱势集团的贫困农户往往难以沾边,即使是国际组织援华项目也难以完全摆脱项目区强势集团的纠缠而把资源瞄准贫穷农户。因此,那种“治穷先治愚”、“治穷先治懒”等口号,不但不符合贫穷农尸的实际情况,相反还会干扰我们制订正确的扶贫计划与政策。

()建立自动瞄准贫穷农户的经济机制

农经所认为,扶贫不仅是一个同情穷人、帮助穷人的道德过程,更主要的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无论是社区发展项目,或是具体的扶贫项目,都需要建立一种自动瞄准贫穷农户的经济机制,以保证宝贵的扶贫资金、物资、技术等资源能够畅通无阻地送达目标农户。所谓“自动瞄准机制”,就是使农村社区中的干部、能人及其亲朋好友,对扶贫资源不愿意、不耐烦“争”着使用。例如现有扶贫资金使用的无息、低息或贴息,表面上看起来是减轻了贫穷者还款的负担,但在实践中这种优惠贷款往往被村社强势人群所占有而到达不了贫穷者手里,而在变无息为有息、低息为高息之后,这种贷款就自然而然地瞄准并到达了贫穷农户,实践证明,贫穷农户使用略高于银行利息的扶贫贷款,既避免了农村高利贷的盘剥,又发展了家庭生产与经营。

()提出“拿钱养起的示范户并无示范作用”的观点

培养示范户,靠典型引路,这是我国长期来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措施,目的在于号召更多的贫困者仿效他们。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出于示范成功的考虑,选择的示范户往往是那些能干的人、有知识的人、有投入的人,甚至是有关系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村社区的强势人群。其实,这样的农户即使没有外部的帮助和投入,也能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实现发展;如果再加上示范项目的无偿投入和各方面的特别关照,当然可以尽快成为先富裕户、典型户了。对于这样的“示范”和“典型”,其他人怎么可能学习和仿效呢?!(赵鸭桥,1998)实践中常常听到非示范户这样的议论:如果把给予示范户的投入和条件的一半给予我们,我们可以比示范户干的更好!

()以人的发展为标志的“软件”建设,比以修路、造田、盖屋、买车等为标志的“硬

件”建设更重要

实践中,贫困落后区域的官员们往往热衷于接受修路、造田、盖屋、买车等“硬件”建设。因为这些所谓的“硬件”,一方面他们自己可以优先享受或独享,另一方面可以显示他们的政绩。与此同时,他们往往忽视以人的发展为标志的“软件”建设。发展经济学家们早已论证过教育和培训在社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农经所的贡献在于,以大量的实证材料证明,人的发展特别是贫困社区官员观念的转变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贫困社区发展的最关键“软件”建设:被许多人严厉斥责的贫困社区“等,靠、要”思想和行为,是长期来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以“救世主”身份无偿恩赐的结果,而要解决这种“等、靠、要”的思想与行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援助由无偿变为有偿。

()包括国际组织援助在内的所有社区发展项目,都要从政企不分的传统作法中解脱出

来,创造新的执行方式。

中国已经实施的社区发展项目,毫无例外地由政府机构实施,特别是国际组织援助的社区发展项目,中国政府机构更是在给予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强化着日益严重的政企不分,形成了“一个项目,一个政府领导小组、一套政府工作班子”的模式。其结果,当然有政府机构执行中便于协调和集中力量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政府机构及其官员越来越庞大:二是政府机构既是项目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又要执行监督者职能,往往造成项目微观活动没搞好,监督也流于形式:三是政府官员在直接从事缺乏外部监督的经济活动的同时,往往滋生贪污、挪用等腐败行为。为此,农经所呼吁中国政府机构从社区发展项目的具体执行者身份中退出,把具体执行任务交给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去充任,而自己则专司计划和监督职能。

五、农村社区调查方法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

 

       YUEP社会经济本底调查过程中,调查者除了采用经济学、社会学常用的二手资料收集与分析、关键信息人座谈会等方法外,还把参与性农村快速调查评估(PRA)技术与问卷调查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提高调查的效率和精确度。

       所谓参与式农村快速调查评估(PRA),是在外来者(学者或官员)的协助下,使当地人应用他们的知识分析与他们自己生产生活有关的环境和条件,制定今后的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最终使当地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方法与实践活动。PRA是从RRA发展而来。所谓PRA,即农村快速评估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适应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项目急需了解当地情况而兴起的一种调查方法,它吸取了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测量绘图学、数学等的方法,例如关键信息人访谈、村民会议、矩阵分析、分类分析、直接观察等等,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调查方法。实践证明,RRA对于外来者来说,确实能够较快地获得项目区的第一手资料,以适应援助项目之急需。但是,由于RRA方法中当地村民没有或极少参与,处于被动接受调查地位,因而在许多时候向外来者提供的信息并不准确、完整,特别是对外来者实施的发展项目不感兴趣,更不积极参与,使许多发展项目最终归于失败。

       在深刻反思RRA的基础上,国际发展学家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发展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落后地区农民同样是理性的、精明的、只要给予一定的发展机会他们就会抓住并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等观点,把调动当地社区特别是村民积极参与作为援助项目的宗旨,摆在了优先位置。这样,当地村民不参与的RRA,就自然地发展成为改变外来者的态度和行为、着眼于与村民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亲密的关系、充分相信村民的能力、注重外来者与当地村民的相互学习的PRA。由此,PRA也就形成了三个理论前提:一是广泛的参与是保证所制定的计划能够产生效益并使当地村民公平地受益;二是当地村民的乡土知识和稳定持续的经济、政治及生态系统是改善经济和环境的基础;三是通过社区自我管理途径和活动可以实现真正扶续的自我发展

       根据以上的理论前提,PRA常用关键信息人访谈、半结构访谈、社区村民会议、参与式制图、村社历史图系(大事记)、季节历、矩阵排序、姓别分析等。在国际援助中国农村社区发展项目的实践中,PRA方法的使用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缺陷与不足:一是由于PRA过于讲求方法,而许多方法又过于繁琐,因而基本上是在国际援华农村社区发展项目中应用,这是因为国际项目往往安排了充裕的PRA经费;而在中国政府的项目、企事业团体的项目中由于经费不多,因而很少推广;二是在方法过于繁琐的情况下,许多使用者往往偷懒,造成了获得的信息缺乏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准确性,致使PRA的推广者、使用者们在中国非PRA的其他专家面前特别是政府官员面前觉得腰杆硬不起来,反过来他们往往埋怨政府官员“愚不可教”,这就不能不与PRA本意中的尊重与相信他人的“真缔”相悖。

       此外,PRA方法中的半结构访谈,不但至今尚无统一的权威的定义解释,而且使用不当也难以获得准确的信息。这是由于:第一,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或者访谈者不具有当地被访谈者的知识特别是村民们常用的语言词汇,被访谈者要么是不懂访谈内容,要么是无词语可用;第二,中国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特殊风俗习惯与传统,与外来者始终保持着警惕与距离;第三,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若是异性,则往往无法访谈;第四,访谈的时机与场合如果不适合,被访谈者往往产生出不理解乃至反感、逆反心理;第五,访谈者如果提出诱导性问题,使被谈者不得不“顺杆往上爬”;第六,中国现有的PRA专家基本上都是年纪太青、阅历太浅、经验太少的专家、特别是对研究对象缺乏了解,因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于自信在访谈过程中不会甄别真假信息,更不会测谎。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PRA使用者又过于迷信当面访谈的真实度,也就不能不使其在现实社会中因获得虚假信息、残缺信息、肤浅信息而处于尴尬地位。

       近年来,PRA经常使用一种叫做会议讨论凑集法,即约请研究对象的相关人员举行带有游戏方式的会议,就设定问题让与会者发表意见,PRA工作者当场用粗笔在大白纸上把各人观点写出来,从而形成凑集的结论。这一方法的优点,一是会议以游戏方式进行,增加了与会者的兴趣;二是把各人开动脑子说出的问题当场归纳;三是各个观点写在大白纸上,便于避免重复。但是,这一方法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一是由于临时凑集发言,参会者往往缺少深思熟虑的时间与场合;二是在公开会议的场合上,有的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公布自己的看法,往往出现少数人操纵会议观点;三是过于“庸俗”的游戏,容易冲淡严肃的主题,有的年纪大的人往往对此感到羞怯,有的甚至嗤之以鼻。

       那么,在人们进行社会经济本底调查大量使用PRA方法时,如何避免与弥补PRA方法的缺陷呢?我们的作法是把PRA和问卷调查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问卷调查,是在对研究对象区域社会、经济、生活或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的前提下,用表格式问卷的形式提出需要了解的问题,让随机抽样的人填答,以大量获取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资料。由于被调查者是在保密情况下填写问卷调查表,个人的真实意愿及社区的真实情况往往不受影响地反映了出来。而且,问卷调查瑶设置为各种概念、发展现状的精心准备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一份问卷调查表中的提问问题,一般来说要经过拟定、审查、评判、修改以及再审查等环,特别是某些专家的审查与评判结果,很可能会使问卷调查表修改得更趋完善,保证了同一问卷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

       实践证明,问卷调查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问卷表中提问问题的设定,即采用相关假设和界定假设的方法,首先确实解释指标(哪些现象可能对目标指标产生影响)。假设是研究的命根子。能够提出女子的假设,研究已经成功了一半。一般来说,科学调查的过程中,大约有60%的时间和精力是花在提出假设和设计调查上,不能再少。只有假设足够完善之后,才可进入下一步(李强、潘绥铭,1995)。在此,我们不妨对比一下PRA的调查。PRA很少或几乎不强调认真的准备,也不强调PRA组织者的学科学者、实践经验特别是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PRA组织者把“凑”的情况汇总后即成为调查结论,而所“凑”情况是否符合实际(具有一定的量)、是否提示了实质?PRA工作者往往难以肯定。而问卷调查则可以保证足够多的量的分析,从而逼近事物的实质。

       YUEP社会经济本底调查组的专家依据多年问卷调查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曾经作过的福特基金会援助的“中国贫困山区综合开发试验示范项目”(YUM)的理论总结的问卷调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林草课题组关于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案例分析的问卷调查表,结合YUEP项目区实际,经反复讨论、修改,拟订了    个表、  项问题,从而保证了本底调查所需要回答的内容。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俊臣在组织调研时,成功地把PRA方法与问卷调查方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探索出一种既发挥PRA与问卷调查各自的优势,又达到简便、快速、准确获得大量信息的方法。这一方法的要点是:调研组进村后,在召开的村民大会上讲解调研的宗旨与要求,在分几个小组进行问题诊断、主要问题矩阵分析、资源利用图绘制等基础上,由调研组成员分别邀请了34户农户在一起共同填写问卷表,让农户在填表中对重要内容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从而使每份问卷表的填写在时间上比单个农户填写节省了一半以上,而且填写的准确性大大增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农村建设的展开路径

  • 下一篇文章: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应该拥有和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应该拥有和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应该拥有和实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