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      ★★★ 【字体: 】  
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2:04   点击数:[]    

环境,都不足以使农村手工业全面衰亡,30年代农村手工业衰退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不过,我们今天研究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是要揭露战争的危害(虽然这一方面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永久记取),更重要的是揭示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为今天的农村经济改革提供借鉴。


30年代曾出现过一批质量很高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其中对农村棉纺织业,特别是对华北农村棉纺织业的调查最为出色。但这些调查研究大多数作于1935年以前,1936和1937上半年农村手工业短暂的东山再起,由于当时华北政治局势的动荡险恶而变得不引人注目。这就给人们留下一种印象,似乎自30年代初以来,农村手工业一直在走下坡路,抗日战争的爆发只是加剧了衰退过程,并使这一过程最后完成而已。即使有人注意到了1936和1937年的兴盛,也往往视之为昙花一现、回光返照。从这一观点出发,就会把农村手工业30年代的衰退看作是它生命的结束。

其实,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里农村手工业都是有所发展的,如河北省高阳县,1945年一解放,党和政府就积极采取措施恢复纺织业,各种印染工厂、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高阳棉布品种很快恢复到二三十种,运往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及冀中、冀南各解放区,均能销售。解放战争期间,高阳棉布供军用,为战争做出过很大贡献[30]。华北著名草帽辫产区南(南乐)清(清丰)观(观城)的草帽辫生产也在1946年得到恢复,民主政府并出面组织天津的商人到南清观产区来收购草帽辫[31]。建国初期,政府在农村中也曾鼓励过手工业生产。

当时的研究者身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无法预见到此后的发展,产生前述看法是很自然的。而且,与机器大工业相比,农村手工业确实有其落后的一面,很多手工业部门也必将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而消亡,但这并不能说明农村手工业就无法进步,更不能说明30年代农村手工业已经走到了尽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浪潮汹涌,农业中的生产责任制已经充分说明了个体经济的顽强生命力,而农村工业的发展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既有现代化程度堪与城市工业比美的大企业,又有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中小乡镇企业,其中对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极大作用的却是众多的农村家庭工业。这些家庭工业基本上属于个体生产,保持了农业与工业结合的形式,以农户住宅为厂房,以农民家庭成员为工人,但却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用电力作为动力。这种农村家庭工业往往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如30年代著名的棉织手工业区高阳县,尽管其棉纺织手工业在50年代是由于竞争不过机器工业而消亡,今天的农村家庭工业却仍以棉织业为主,再加上一些印染业。农民在自己家中安上一两架电动织机,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负责原料购买和产品销售,还要承担责任田的耕种,织布工作则由妻女担任,劳动力不足时雇用一两个邻家的女孩儿。这种家庭工业的产品,在质量方面并不比机器工厂差多少,而由于生产规模小,转产较容易,在随时改变花色品种方面比城市中的大工厂更有优势。今天,高阳县的棉纺织品不但可以摆在北京王府井的大商店中,而且时有出口。各地农村中纯粹使用手工劳动的家庭副业也相当可观,现在农村中很多地方的手工业固然有生产力水平落后,缺乏资金,只有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面,但农村手工业却并非全靠廉价劳动力来与机器工业竞争。目前农村中手工业最发达的部门,往往是根本没有机器生产的部门,或虽有机器生产,市场上却认为手工生产的产品档次更高。譬如机器绣花整齐美观,电脑绣花图案繁复多变,而在市场上,手工绣花的价格却最高。

把现实和历史联系起来,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农村手工业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无论是家庭、作坊、还是手工工场;它可以保持手工业状况,也可以发展成为机器工厂;可以是个体生产、集体生产,也可以是股份制企业或合资企业。如果我们不把农村手工业简单地看作农业的附庸,而是把它看作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本来就是从手工业发展而来的,广义的工业也应该包括手工业在内),理解这种现象并不困难。农村手工业和其他生产组织形式一样,自然环境和社会机制能够影响其兴衰,但只要它自身的活力没有丧失,它的经济机制还能够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轻易消亡。即使在外界环境极为不利的条件下,也只是一时停顿,一旦外界环境许可,随时可以重新兴盛,并得到新的发展
[1] 参看拙著 《关于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的几个问题 》,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
[2]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笫267页。
[3]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笫224 ─ 225页 。
[4] 河北文史资料笫19辑:《高阳织布业简史》笫37 ─ 45页。
[5] 林百举:《近代南通土布史》笫243 ─ 253页。
[6]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笫473 ─ 474页。
[7]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笫 2 卷,377页;笫 3 卷,154 ─ 155,180页。
[8] 吴知:《乡村织布工业的一个研究》笫267页。
[9] 《政治经济学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 下一篇文章:浅谈乡镇条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
  • ››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