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涉及的模式都不是在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出现的新现象新模式。比如,以华西村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带动型发展模式。能走上这一模式的农村从改革开放伊始,甚至在新中国建设伊始就积累了相当的基础,通过抓住机遇、能人带领,走上这一被认为最成功的模式。其他模式都或多或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之前就形成了。所以有关新农村建设模式总结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讲都不“新”,被称为中国农村发展模式或许更适合些。有些研究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将研究命名为“新农村建设启动模式”或是“起步阶段模式”等等。这固然与新农村建设开始时间不算长、积累的经验不多、研究资料有限有关。模式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所以务必应深入实际,关注新现象,与时俱进地开展研究,总结新模式。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杰忠,黎康.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研究综述.江西社会学,2006(6).
[2]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主报告.经济研究参考,2006(50).
[3]江苏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要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3).
[4]胡玮.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的探讨.硕士学位论文,2007-5-15.
[5]姜作培,陈峰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5).
[6]郭晓帆,林芳兰.新农村建设模式思考.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7]温立新.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分析——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200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批准号:08E024.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