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 【字体: 】  
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4 19:48:17   点击数:[]    

。各类团体、组织有积极性开展“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活动,同时要求其具备基本条件,符合规范,以形成良性竞争局面,对吸收社会存款的机构则应从严掌握,拓宽服务对象和市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信贷服务。同时适当实施跨区借贷,由于农民无法跨区借贷,农村信用社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类似于垄断经营。国家可以采取试点形式,实行信用社完全市场化,让其参与完全竞争,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第三,转变观念,增加资金来源。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农村更好地发展,农民更好地生活,并不是一种扶贫措施,贷款对象也不局限于贫困户,我们应该转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增加农村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与商业性资金结合起来,逐步减小捐赠机构和当地政府对小额贷款机构和项目的管理、运行和模式的影响,注重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科学确定小额贷款利率,提高小额贷款额度。贷款的的年利率多为9%。应该根据从事的项目不同,实行不同的利率。如种植业和养殖业,适当降低种植业的贷款利率,由于种植业的盈利较少,风险较大。同时,分支机构可在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贷款利率授权,综合考虑借款人信用等级、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资金及管理成本、风险水平、资本回报要求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在浮动区间内进行转授权或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收入水平和信用状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小额贷款额度。如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30万元,欠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万-5万元,其他地区在此范围内视情况而定。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吸纳培养专业金融人才。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众对小额贷款的认知度,公开小额贷款操作规程,大力宣传小额贷款的操作方法,使农民知情贷款,提高贷款办理的透明度、知情权。将一些好的职位空出来以吸纳专业性的金融人才,同时可以设立培训机构,培养当地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成为专业性金融人才,因为这些人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较为了解,可以为当地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纵横.品味金融[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杜小山.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小额信贷[J].中国扶贫信息,2006(7).
  3、张静.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1).
  4、徐忠.中国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5、民间小额信贷组织亮出首份答卷[N].第一财经日报,2007-01-02.
  6、万宝瑞.关于促进农村合作基金会健康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1993(10).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

  • 下一篇文章:浅谈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
  • ››我国农村法治的困境与解决方略研究...
  • ››我国农村居民的创新传播科技采纳研...
  •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失衡与...
  •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困境及...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