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精细农业的技术组织、决策分析及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 【字体: 】  
○精细农业的技术组织、决策分析及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6:50   点击数:[]    

滑数据曲面,它能消除采样测试误差,清晰地显示区域性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通过聚类分析生成具有不同产量区间的产量分布图。



2) 土壤数据分布图



由于土壤采样是非连续的采集土样,需要估计采样点之间的数据,这种估计过程称为插值。即用已知采样点的土壤数据估计相邻未采样点的土壤数据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插值方法有:最近相邻、局部平均、距离倒数加权、等高线和克里格等。当土壤采样点数较多时,克里格方法是最好的插值方法。该方法利用半方差图确定土壤数据变化程度和合理的采样间距。当实际采样间距大于合理的采样间距时,就不能保证插值精度,这时可用其它方法处理。 3) 苗情、病虫害分布图



由于该数据采样即不象产量测量连续采样,也不象土壤采样以栅格采集土样,而是在行走中,人为定点,记录数据。这样的数据处理一般采用趋势面分析,即用某种形式的函数所代表的曲面来逼近该信息的空间分布。趋势面分析从总体上反映了苗情、病虫草害的空间变化性趋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统一起来,将田间观测者的地理位置和田间观测数据,通过便携PC和天线发往办公室PC,利用软件自动生成田间数据分布图。



决策分析

“精细农业”技术是根据田间采集到的不均衡空间分布数据及有关作物其它信息,经过决策分析,来控制投入方式和施用量。决策分析是“精细农业”的核心,直接影响“精细农业”技术的实践效果。GIS用于描述农田空间上的差异性,而作物生长模拟技术用来描述某一位置上特定生长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只有将GIS与模拟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二者结合可按以下三种形式操作:一是GIS和模拟模型单独运行,通过数据文件进行通讯。二是建立一个通用接口,实现文件、数据的共享和传输。三是将模拟模型作为GIS的一个分析功能。GIS作为存储、分析、处理、表达地理空间信息的计算机软件平台,其空间决策分析一般包括网络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作物生长模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作物生长过程。作物生长环境除了不可控制的气候因素外,还有土壤肥力、墒情等可控因素。GIS提供田间任一小区、不同生长时期的时空数据,利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决策者的参与下,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田间管理处方图,指导田间作业。



控制实施

“精细农业”技术的目的是科学管理田间小区,降低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支持“精细农业”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除了带有定位系统和产量测量的联合收割机外,按处方图进行作业的农业机械还有:带有定位系统和处方图读入设备,控制播深和播量的谷物精密播种机;控制施肥量的施肥机;控制剂量的喷药机;控制喷水量的喷灌机;控制耕深的翻耕机等。例如,当驾驶拖拉机在田间喷施农药时,驾驶室中安装的监视器显示喷药处方图和拖拉机所在的位置。驾驶员监视行走轨迹的同时,数据处理器根据处方图上的喷药量,随时向喷药机下达命令,控制喷洒。



2 “精细农业”技术应用



2.1 “精细农业”具有以下优点:



1) 提高收益



按照土壤特性、作物需求,实施灌溉、施肥、播种和病虫草害防治,即能降低用水、肥料、种子、农药的投入,也能增加作物产量。 2) 保护环境



根据农田作物定点需求,控制化学物品的施用量,即能降低土壤、地下水、作物品质的污染,也能保护生态环境。



3)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即能避免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水带来的副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品质下降,也能改善因缺少养分造成的减产和降低作物品质。



4) 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由于可以获取农田更多的信息,能够使作物生产管理人员制定出更准确、合理的管理决策。



2.2 实施“精细农业”技术实践,一般需要满足的条件



1) 农田大小



农田大小的概念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不同国家,适于“精细农业”技术实践的农田大小不一样。一般需要一个全面的经济分析,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适于“精细农业”技术实践的最小农田范围。根据国外一篇文章报道,以小麦施肥为例,根据产量分布图显示,若按均一施肥200kg/ha,平均产量为6.85t/ha,保守提出一个产量目标7t/ha,假定ⅰ) 由于农田起头土壤压实度较大,使得20%的农田平均产量为5t/ha或更低,通过三年的深耕,可改善土壤压实,使小麦产量提高10%(0.5t/ha)。ⅱ) 有15%农田产量为6t/ha,由于土质问题,不会达到7t/ha,因此,连同上面的20%的农田,再少施30kg/ha氮。ⅲ) 20%农田能够提高产量到8t/ha,因此,再多施40kg/ha 氮,可将7t/ha提高到8t/ha。根据当前小麦、氮的时价,深耕费用,DGPS服务费用,办公软件费用,带定位系统和产量测量的联合收割机和定位变量施肥机的使用费用,利息等,通过费用-利益分析,适于“精细农业”技术实践的最小面积约为85.6ha。



2) 农机化程度



农田可大可小,但是,农业作业若不是机械化,“精细农业”就无法实施。如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喷药机、喷灌机等。另外,还需要GIS、GPS(DGPS);信息采集、分析设备;随农业机械配备的定位系统、控制设备、监测设备等。总之,机械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乡镇企业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问题

  • 下一篇文章:○“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精细农业的技术组织、决策分析及在我国的应用实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精细农业的技术组织、决策分析及在我国的应用实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精细农业的技术组织、决策分析及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