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连小鱼也不放过,以后我们就没有鱼可捞了。你们这样是想打破我们的饭碗呀!但这种朴素的环保思想在意识形态的强力作用下节节败退,发展到现在,沿海渔民用功能强大的电网捕鱼,电网所过之处成了一片死海,不再有任何海洋生物。我记得我自己小时候吃鱼时,家父总让我将鱼骨洗净,放在炉火边煨烤成焦黄色,再用作他的下酒菜,他也从不准我们剩饭。相比之下,现在这种在缺乏人文内涵的技术教育下成长的一代,哪里懂得寸丝粒米,来之不易的道理?今年三月上旬,我曾去了山东曲阜,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者孔子墓前,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一种文化能够维系一个民族几千年于不坠,肯定是借助于它内在的亲和力以及平衡力。“文革”及“文革”以前的教育咱们且略过不谈,只谈近二十年的教育缺陷。可以说,目前我们在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历史文物保护方面所有的欠缺,以及将人文景观当作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的技术教育对社会的报复性反噬,有如盛行的贪污腐败是对我们落后陈腐的干部选拔机制的恶性报复一样。
为这场对话做个总结,中国农村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最迫切的是乡村社会组织问题,而稳定农村从而稳定社会的关键则是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然而这只不过是短期的反贫困策略。收功长远的反贫困战略则是教育问题。但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仰赖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我这里强调的“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是有具体内涵的,那就是:首先要有一个理性、高效廉洁的政府,清楚地知道采用各种适当的政策对社会进行调控;其次,计划生育要成为中国农村人口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中国政府现在的纸面控制(control on paper);第三则需要不断提高全体中国人的教育水平,以达到提高人口素质、最终达到反贫困的长期目的。
【注释】
[1]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1: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264-5.
[2] 《学习时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学习时报》,2000年6月19日。
[3] 《中华工商时报》,1998年4月23日,第4版。
[4] 《湘声报.观察周刊》,2001年4月13日第2版。
[5] 《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11月18日第3版,“算算种地的赔钱账”。
[6] 程晓农,“繁荣从何而来?中国经济现状和趋势的分析”,载《当代中国研究》(美国)1996年第3期;该文经修改补充后刊于《开放时代》(广州)2000年9月号。
[7]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
[8] 张木生(《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中国公共财政的困境”,《战略与管理》(北京),2001年第2期。
[9] 转引自张木生文,出处同上。
[10] “农民购买力提高的障碍”,《中国经济时报》,1998年11月20日,第5版。
[11] 出处同注[7],第355页。
[12] 《中国经济时报》,1999年3月9日,第3版。
[13] 新华社广州2000年1月18日电。
[14] “农民负担为何难以减轻”,《中国经济时报》,1998年8月10日,第1版。
[15] 《报刊文摘》,1998年11月23日。
[16] 《半月谈》1998年第23期专稿,转摘自《报刊文摘》,1998年12月21日。
[17] “都市里的村庄”,《天涯》杂志,2001年第1期。
[18] 《半月谈》,2000年第2期。
[19]“一本奇书的奇遇——农民负担到底有多重”,《南方周末》2000年10月12日第1版,“中央政策汇编竟成禁书”,《南方都市报》2000年11月14日。
[20] “上百村民逃进深山”,《新闻人物报》,1998年5月22日,第1版。
[21]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宋洪远、赵长保,“收入增长、就业转移、城镇化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政策选择思路”,《管理世界》,1999年第1期。
[22]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报告名为“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任务依然艰巨”。该报告称,14.72%的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在0-999元之间,37.63%在1000-1999元之间,26.02%在2000-2999元,11.21%在3000-3999元,4.72%在4000-4999元,还有5.71%在5000元及以上。转引自《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7月25日第7版“农村:不可忽视的支撑点”一文。
[23] 《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9月19日第1版。
[24] 《中国市场经济报》,1999年12月4日第2版。
[25] 出处同注[11]。
[26] “财政收入过万亿,政府调控能力增”,《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9月25日第2版。
[27] 温铁军,“世纪末农业政策要转弯”,《改革内参》,1999年第7期。
[28] “当前农村劳动力三元就业态势”,《中国市场经济报》,1998年10月28日第6版。
[29] “农民收入增长,功夫在农外”,《中国市场经济报》,1999年12月4日第2版。
[30] “浙江农村劳力纷纷告别土地”,《中华工商时报》,1999年7月12日第2版。
[31] “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新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3月30日第8版。
[32] “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新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3月30日第8版。
[33] “农村,不可忽视的支撑点”,《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7月25日。
[34] 《中国统计年鉴2000》,330页,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9月。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