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艺术的 真谛: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以生活为基础,生活 产生艺术的动力,艺术的灵感要在生活中去寻找、去 发现、去积累,这本身也是艺术创造的过程,这个过 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心的体验和感知。舞蹈的感觉是 内心的体验和感知,是对生活的把握和理解,同时更 是准确的表达和传递。正如英国戏剧家所认为的: “想象是艺术的一切。”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代表作 《雀之灵》,舞者正是用“心”而舞,把自己想像成圣 洁、高雅、美丽的孔雀,完全融入在那翩翩起舞的孔 雀之中,仿佛她已化成一个精灵,散发着跃动和张扬 的生命力,摆脱了矫揉造作的外在情感体现,真正体 现了孔雀的“灵”与“魂”。比如在1999年荣获第四 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的《庭院深深》。在表现深宅大 院中旧式女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生活状态时,通 过一把椅子,让人物与道具之间发生关系,舞台上的 这把旧式靠背扶椅,它在虚拟环境的实体,是庭院的 象征。这把椅子时而被舞者想象成踏春划船的道具, 时而被想象成走不出门槛的羁绊。正是由于舞者心中 有了想象,才揭示出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生活中的“遗 韵”。再如经典舞蹈《元宵夜》,虽然是双人舞,但是 舞者通过想象,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了热闹的元宵灯会 时你拥我挤的群众场面以及观灯时欢快的心情,被别 人踩脚的疼痛难忍,找寻时的恼怒焦急,使作品妙趣 横生、真切动人。如果舞蹈演员内心里没有想象,演 员的内心空间是空白的,那他即便拥有高超技巧和眩 目的动作也会失去生命的新鲜活力,失去舞蹈这门独 特艺术的特有魅力。诚然,技巧是重要的,没有技巧 就是空有想象,也不能完美地表现。可是技巧不能脱 离内心的想象,一个没有内心想象空间的演员,装进 他心里的就会是许多没有生命力的东西,那同样是枯 燥无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表演者的内心想象和 技能技巧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其实这 里涉及到演员二度创作的问题:“演员在完成编导规 定动作的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去塑造 形象,使舞蹈形式与内容紧密结合。”而想象在演员的 二度创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舞者和观者对于同一想象空间存在着一致性或结合点, 但是二者之间也毕竟会有差别,就各自的群体内部的 各个个体也都具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舞蹈欣赏者先 从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开始,通过形象产生情感反应和 想象理解,进而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主题内 涵。因此欣赏者绝不是仅仅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上, 消极地接受舞者发出的情感。在某种意义上讲,欣赏 者也是创造者,他的思维和情感都异常活跃,通过舞 台上的形象感知艺术信息,并不断进行着“再创造”. 欣赏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形式,主要是体验和想 象,体验是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一个没有一定社会生 活经验和缺乏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人是无法理解有丰 富思想内容的舞蹈作品的。但对舞蹈欣赏来说,艺术 想象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舞蹈是一种 长于抒情的表现性的动态艺术,它不是再现事物的外 形而是力求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变化。舞蹈艺术凝 练、夸张,虚拟性很强;舞蹈结构集中、精巧,跳跃 性很大,因此欣赏舞蹈就比欣赏戏剧、电影,阅读小 说,需要有更加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由此来看,舞者 的想象空间和观众的想象空间并不一定是完全吻合的. 舞者的内心想象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而这种身体 语言正是观者展开想象的物质材料。从艺术欣赏的一 般规律和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看,舞者表达内 心世界的舞蹈动作,一定要符合观者欣赏的心理过程, 能够调动观者的想象力,共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离不开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支撑. 情感和激情是演员的表现力所在,这一切都来自源于 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观察生活,为自己建立一个 丰富多彩的意向仓库。或是文学、音乐、绘画、雕塑 等形象化作无数的意向收藏在心里,让我们的内心变 成一个神奇的、充满感情的世界,能酝酿出最大的激 情和冲动,也能保持最大的理性和克制力。这样,你 就会达到一种“动之以情,动之有情”“舞随心动, 随心而舞”的艺术境界.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