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绘画艺术
   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 【字体: 】  
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21:46:40   点击数:[]    

搪塞观众:"在我们社会主义舞台上,任何时候都要以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为主宰,而反面人物则只能成为英雄人物的陪衬。就是说,处理反面人物形象时,必须从塑造主要英雄人物的需要出发。否则,把反面人物写得与正面人物分量对半,或者写得非常嚣张,居于主位,这样就必然造成历史颠倒、牛鬼蛇神专政的局面。《智》剧原演出本的第六场就是这样。在那里,座山雕居高临下,主宰一切,而杨子荣却处于被动,围着他打转,做他的陪衬。这种历史的颠倒,如今被我们重新颠倒过来了。首先,我们删去了原来的'开山'、'坐帐'等渲染敌人威风的场面,又把座山雕的座位由舞台正中移至侧边,自始至终作为杨子荣的陪衬;而让杨子荣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昂然出场,始终居于舞台中心;再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让他处处主动,牵着座山雕的鼻子满台转;在献图时,让杨子荣居高临下,而座山雕率众匪整衣拂袖、俯首接图。大灭了资产阶级的威风,大长了无产阶级的志气。这一改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广大革命群众为之欢欣鼓舞,说'好得很'!'真是彻底翻了个身'!'大快人心'!而现代修正主义者则又恨、又怕、又痛,竟歇斯底里地咒骂我们'根本无视生活规律和舞台法规'。"[5]《智取威虎山》的这段创作谈已经表示:样板戏尽管受到"现代修正主义"的非议,质疑其正面人物高大形象的虚假和做作,但"政治正确"成为样板戏的生命线,只要这种"三突出"的创作方法能"大长了无产阶级的志气",任何艺术安排只能服从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所以,样板戏角色创作,完全服从于人物的社会角色特征,不是依据人物性格特征,或参照现实经验来确立其在戏剧文本中的轻重,而是根据其政治身份决定其在舞台上的位置和分量。根据这个原则,敌人审讯革命者的时候,银幕上出现一个以李玉和为主体的长镜头,只见被审讯的李玉和高居画面的主要部位和前景,昂首坐于椅上,或佯装不解,或待机反击,形象倍加高大,而审讯者鸠山则偏居画面的一侧和后景,弯腰屈背地围着李玉和打转,或假献殷勤,或偷觑反应,形象分外猥琐。就被严刑拷打后,李玉和依然可以一步一步地逼近鸠山,逼得鸠山跌坐在椅子上。由于"性格矛盾""复杂的内心""五分钟动摇"被当做资产阶级的文艺观念批判,所以,主要的正面英雄人物在样板戏中始终高大挺拔,而反面人物不管任何嚣张,在英雄人物的面前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样板戏的每一部戏都联系着阶级斗争,但所谓阶级斗争,在样板戏中,常常只有我方绝对压倒敌方的"斗",而不存在势均力敌的"争"。对于敌人的蔑视再加上无产阶级的身份,就可以战胜敌人的最可靠的理由。这种以现实主义的戏剧形式出现,却严重扭曲现实经验的样板戏角色等级布局只能导致观众对虚假的暂时妥协。相反,样板戏中的生命力的片段都是对这种角色等级制的不自觉的"违规"。在样板戏的系列中,至今仍然受到欢迎的恰恰是那些敌我双方能够展开"平等"较量,而不是以"势"胜敌的片段。如《沙家浜》中的"智斗",由于有了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之间从各自的性格各自的利益各自的处境出发的"勾心斗角",才使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在一个暂时排除了简单的政治价值判断的语境中展开生动的智力对垒。角色之间才有了比较平等的"斗争"。尽管被硬性规定阿庆嫂这个角色要比郭建光"低"一等级,但这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的阿庆嫂却是《沙家浜》中、也是样板戏戏剧中难得的一个不是依靠政治身份,而是用心计和胆识于不动声色中战胜敌手的样板戏英雄人物。阿庆嫂的这一特性使她在众多金刚怒目式的样板戏英雄中间格外醒目。"智斗"是最精彩的一场。刁德一的狡猾多疑、阿庆嫂的虚与周旋、胡传魁的江湖义气,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盘。特别是刁德一、胡传魁、阿庆嫂的三人轮唱,表面上不动干戈,但刁德一、阿庆嫂间的内心角斗已经充分展开,而胡传魁的愚蠢,恰恰折射出刁德一的狐疑和阿庆嫂的机智,也折射出这两个人"智斗"加"暗斗"的高度紧张。象"智斗"这样让敌我双方的三个人物在智力、勇气、情感获得了多样化的表现的样板戏片段似乎仅此而已。但恰恰是这个片段,让观众欣赏到到了英雄的"智",而不是再次确证英雄居高临下、理所当然的身份价值。可惜,在样板戏中,《沙家浜》的"智斗"这样的片段是例外的例外。就是那阿庆嫂这位女英雄,也因为从事的是地下斗争,在政治上应该从属于从事"武装斗争"的郭建光,因此,阿庆嫂这个角色在等级划分上理所当然比郭建光低一层次。尽管《沙家浜》这出戏最早的剧名就叫《地下联络员》,以地下工作的传奇故事取胜,但为了突出武装斗争而不是地下斗争的主导地位,这出剧在修改为《沙家浜》过程中不得不遵命加重郭建光的分量,让郭建光在戏剧的关键处不时地发挥些"重要作用",多说些有觉悟的"阶级话""政策话"。但不管怎么改,观众欣赏的依然是说话滴水不漏带点江湖气的阿庆嫂,欣赏阿庆嫂如何周旋于胡传魁和刁德一这两男人之间。样板戏的"三突出"创作原则意味着设置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人物谱系,在这个谱系里反面人物被判定为只有陪衬的价值。同样是正面人物,配角也只能为主角服务。主角一般选择象杨子荣、郭建光、洪常青、柯湘、方海珍这样的革命军人、党代表或党支部书记,让这些基层党员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成为战无不胜的正义力量中的代表人物。这意味着样板戏中人物的社会属性要高于具体人物的性格特征。改编后的每一出样板戏都设定了从高到低的人物谱系,最主要的英雄人物不是因为有了智慧和勇气而成为英雄人物,而是因为他(她)已经被设定为英雄,因而就有了智慧和革命气概,就可以轻易地战胜敌手,获得必然的最后胜利。所以,造成样板戏叙事的虚假和人物空洞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写阶级斗争,而在于样板戏的先验设定的人物等级谱系,在戏剧中,角色自然有主角与配角的功能之分,但功能之分不等于政治价值之分,而样板戏恰恰将角色的功能等级按照政治价值等级排列,这就使得英雄与反面人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无法展开情或理的正面对话和正面交锋,已经设定好的人物等级模式只能一个任务:让英雄人物越来越高大,反面人物越来越渺小。

  需要重伸的是:阶级斗争作为叙事主要框架并不是样板戏的独有的的一个创作特点,样板戏的艺术局限也并不是因为叙述了阶级斗争造成的。早在40年代末,丁铃就写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样一部以土改过程中尖锐的阶级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创造了钱文贵这位带有一种的复杂性的地主形象和黑妮这样一位"中间人物"。这部小说写阶级斗争没有过于强烈的外部动作,揭示的是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以及阶级压迫主要在阶级的精神压迫的这一真相,这正是延续了五四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启蒙原则:农民不但在经济上受压迫,更在精神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无形摧残,所谓的阶级斗争远不是一个阶级打倒或消灭另一个阶级那么简单。可见,写阶级斗争,无论同样从政治的角度,还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都可能写出一定的深度,写阶级斗争并不意味着审美价值的降低。而给角色划分硬性的等级,在给角色的外在的社会属性贴上标签后,不许角色跨出社会属性的范围做任何"越轨"表演,这才是样板戏的致命伤,在样板戏中,指导员就是指导员,党代表就是党代表,土匪就是土匪,日本鬼子就是日本鬼子,样板戏的人物表演仅仅局限在人物社会属性范围内(而且常常是社会属性中最呆板的政治的那一部分),这才导致了叙事的单调和概念化。如此,由于带有强制性色彩的由高级到低级的划分,窒息了样板戏的表演,使得样板戏中关于阶级斗争的叙事被认为简化,而阶级斗争过程中的有可能涉及到的复杂多样微妙的人性因素由于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

  • 下一篇文章:中国广告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
  • ››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
  • ››中国新兴版画在现代美术史上的突出...
  • ››关于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的探析
  • ››关于平面广告的发展思考
  • ››思想史运动的“85新潮美术”的追忆...
  •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艺术生态
  • ››近现代美术语境中的岭南传统画家
  • ››技术决定的艺术生产论
  • ››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
  • ››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