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绘画艺术
   文化哲学视域中的工业设计及其审美      ★★★ 【字体: 】  
文化哲学视域中的工业设计及其审美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3 15:12:26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在文化哲学视角中,工业设计是一种高级文化创新活动。工业设计及其审美尺度的形成,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人与对象物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过程,和谐是贯穿这个过程始终的本质要求。这个要求在实际工业设计活动中体现为四个原则,即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统一原则、简便与审美相统一原则、历史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统一原则、大众主体与精英主体相统一原则。

    关键词:和谐;艺术;审美

工业设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对话于物质资料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工业艺术设计,作为人类工业文明、工业文化创造活动的高级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和谐而诗意地生活”更是工业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孜孜追求。

    一工业艺术设计是人类将客观物质资料人化的一种创新活动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资料内在的自然规律性,决定了工业设计是人与物质资料之间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创造的过程。“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类对于物质资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有目的的、能动的改造活动进行的。这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根据自身目的,以设计加工为特征的将天然物质资料不断地人化的过程。因此,人与物质资料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际上是二者间相互交换能量与信息的过程,是一种人与加工对象之间的对话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度量自身需求与物质资料特性二者间的耦合性而做出的文化创新活动。人类自身需求与物质资料特性二者之间,是超越于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的对话关系的主体间对话关系。通过对话,“我”才能与物质材料的“他”融入互利世界,并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最终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

    正是基于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材料的不断改造,与对于物质资料本身特性和规律的日益把握,自然人化与生活艺术化,才经历了惊人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同一道路。“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二和谐是工业艺术设计的本质要求和谐是美的本质属性。在毕达哥拉斯那里,“美即和谐”。苏格拉底从人本主义的功利论和价值论角度阐释美的本质,提出“美即有用”———实用性是美之所以美的本质。柏拉图把“比例”、“和谐”“、秩序”“、整一”视为美的本质属性。

    与柏拉图惊人的相似,圣·奥古斯丁认为美是“整一”或“和谐”。休谟则从美带给人内心的感受这个角度阐释美的本质问题,他指出,美是某种形状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

    康德在他的美学著作《判断力的批判》中,把审美活动归于判断力、归于情感。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指出,艺术美是自然与理想的结合。

    人类探求美的本质的历史告知:美之所以美,或是人性的欲求与物性的呈现之间达至了某种契合;或是人的生理或心理需求与美的载体之间,实现了情感的共鸣。物质材料是美的载体,而物质材料本身的适用性,是客体的美得以主体化的决定性因素。产品的美观取决于材料属性与材料的组合形式。二者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共同构成了我们称之为美的一切。一切材料、结构和美观,都应当服从于最高实用性。“审美可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它的形式,即形象、空间组合、装饰、质地、色彩等;二是它的内容,即社会伦理、宗教观念、思想性、应用性,以及构筑过程中的‘智’与‘巧’等等。

    显然,前者是通过感官(视觉)直接进行审美判断的,而后者则须通过许多概念进行构建的。或者也可以说前者是以原型为主的审美判断,后者是重在社会历史文化的,要经由概念再向审美升华。”艺术创作就是将审美文化注入材料,并按照适当的秩序、恰当的组合、恰当的形式中呈现美的过程。中世纪著名美学家、13世纪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在美学中强调,美有三个要素:整一或完善、适当的比例或和谐、明晰。既有人对于物的高度发达的理智心灵,又有物性对于人性上的显明,既有物对于人的实用性,又有人对于物的审美情趣,它们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美的本质———和谐。

    三工业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尺度

1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统一原则文化创新活动从来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处理、评价艺术设计创新活动中,评价标准是民族性尺度与世界性尺度的统一。“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而对于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断,不应当以单个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美没有国界,审美超越民族。设计艺术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任何独立于世界的民族区域文化都是不可想象的。“任何独立的民族个体只有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因此,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是设计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尺度。

    2简约与审美相统一尺度

工业设计,随着人类文化实践的不断深入,繁冗复杂将被简约所淘汰。这种方便性也不再是简单地将复杂加以分解,而是创造性地将复杂进行“提炼”、将复杂程序加以简化。“‘提炼’、‘简化’即意味着适度的火候的控制和符号表达的精致与纯化,意味着不断地删繁就简、追求最大程度的简约化。”删繁就简的结果,是设计成果的广泛推广与普遍应用。简化不是对美的弱化,而是对美的强化与凸显。“美感就是对各种形式的动态生命力的敏感性,而这种生命力只有靠我们自身中的一种相应的动态过程才可能把握。”以工业艺术设计为例:任何工业艺术设计不仅仅是某种符号的简单组合,更是根据设计主体所怀抱的主观审美愿望、审美激情、审美心境等,对客观对象所做出的艺术创新性活动。主体审美意识、愿望、情感、强弱对于客观设计至关重要。只有当人们有意识地按照审美原则进行艺术设计时,艺术设计活动才能进入审美自觉阶段,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

    “审美”的价值尺度与简约尺度相统一,才能使产品的物性与产品使用者的人性相契合。工业艺术设计审美化的过程,就是新的人类文化及其精神心理结构趋向完善的过程。拉兹洛曾言:“只要人类进化过程一直要继续到太阳生命所容许的遥远的未来,那么就需要和谐。因而,在这一时限到来之前,我们必须学会怎样按照那些己证明是互利的方式去调和各群体之间的差异。”实用层面上的简约性与人内心感受层面上的愉悦性,是人对产品的要求,满足要求的即是和谐的。而简约是审美与简洁的统一体,失去审美功能的简洁,就会沦落为粗糙;失却简洁功能的美观,就会沦落为繁琐。法国让·鲍德里亚对当代文化艺术创造中,将简约与审美独立化的设计做出了这样的批判:“今天的艺术……是对美学毒化。完全像杜尚的‘表现’导致普及零度审美观一样,在那里不论什么废物都充当艺术品,结果是不论什么艺术品都被当作废物。”可见,在他看来,实用与审美是当代文化艺术创造之重要维度。

    3历史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统一尺度一切人类文明成果都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历史选择的过程,就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现代环境艺术理论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关胜鹏

  • 下一篇文章:中国动画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接受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文化哲学视域中的工业设计及其审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文化哲学视域中的工业设计及其审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
  • ››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
  • ››中国新兴版画在现代美术史上的突出...
  • ››关于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的探析
  • ››关于平面广告的发展思考
  • ››思想史运动的“85新潮美术”的追忆...
  •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艺术生态
  • ››近现代美术语境中的岭南传统画家
  • ››技术决定的艺术生产论
  • ››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
  • ››文化哲学视域中的工业设计及其审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