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电影艺术
   周星驰电影中粗鄙语言的深层读解      ★★★ 【字体: 】  
周星驰电影中粗鄙语言的深层读解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56:31   点击数:[]    

说人。“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和语言的世界。……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不存在什么真实事物,存在的只是语言,我们所谈论的是语言,我们在语言中谈论。” 5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福柯的意思,好像所有的语言和符号形成一个巨大的场,人一旦置身于这个场当中,所有的语言也就只能由这个场来决定。这就形成了语言符号对人的制约。从而,人类历史文化就变成了一种由某种话语所进行的构造,在话语中也就不存在历史真实。所谓历史真实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这就是由人们的“这样说”决定的,而不是“真正的”这样。福柯认为,“在任何社会中,话语的生产是被一些程序所控制、筛选、组织和分配的,它们的作用是转移其权力和危险,应付偶然事件,避开其臃肿麻烦的物质性。” 6因而,话语生产着真理,所谓的真理不过是一种权力的产物。因而,要改变一种话语中的历史真实,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言说的方式。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的文化一直都在大众场合回避着一样东西:性,在公众场合中禁绝“性”话语的出现。这与儒家思想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站主导地位的文化,而儒家一般是不谈性的。当然,在先秦时也不全是这样。《礼记》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告子》也说“食色性也”,但是他们对人之大欲存焉的“性”说得相当隐晦,而后世的儒者对前辈的儒学思想进行阐发之后,这些思想也就被遮撇了。性不能在大众场合言说,然而,古代中国在一些政策性的举措,把一些机构(比如青楼等)又视为合法的,这表明,在大众场合中,中国人可以有性的行为,但是绝不能以语言来指涉。这正如福柯在他的《性经验史》中所说“性经验被贴上封条……为家庭夫妇所垄断。性完全被视为繁衍后代的严肃事情。对于性,人们一般都保持缄默,惟独有生育力的合法夫妇才是立法者。他们是大家的榜样,强调规范和了解真相,并且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同时,享有发言权。” 7与性相关,人的下半身或者是排泄物也得不到言说,所谓的大便等污秽之物,难登大雅之堂,在公共场合更是不宜出场。这种所谓的“不宜”、“不能”、“禁止”等语言也就权力的具体体现。是谁规定了这些呢?没有具体的谁,但是全社会都在遵守这种规范。话语与权力也就取得了一致性,或者说,儒家思想文化占有着话语的权力,同时也就决定着真理——不能在公共场合言说性和人的排泄物的真理。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而周星驰电影中的粗鄙语言的大量运用也就是要颠覆这一传统,解构儒家文化的这一规范和拥有这一规范的权力。

电影的生产目的就是要面向大批观众,在电影中使用的语言指涉性、彰显让人觉得禁忌的性,这本身就是对不能在大众场合谈性的反叛。而周星驰电影的内部,涉及性的语言则出现在任何可以和可能出现的地方。在《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成华府的低等下人9527之后,急于接近秋香但却遭到误会。在被华府当成贼之后,9527(唐伯虎)装着唐伯虎的仇人,有着一段精采的“与唐伯虎结仇”的经过的陈述表演。之后是华夫人听了这段精采陈述的内心独白:

华夫人:实在是太刺激了,我真忍不住要赞美他呀,不行,我不能表露出来。但是这种感觉,真让人像腾云驾雾一样。他那番感人肺腑的自白,居然能够用俏皮轻快的数板来表达,再加上节奏强劲的敲击乐器来结尾,真是听得我……高潮一波接一波……

很明显,华夫人的这段内心独白里面就是在以指涉性生活的语言来表达她的感受。如果说这是在内心当中有所指,是在中国文化中允许的,而不能构成对中国性禁忌文化的解构的话,以下这个场景就不同了。这个场景依然是在《唐伯虎点秋香》中。

对穿肠:言归正传,我们开始啦。(出对)图画里,龙不呤,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盘里,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华府上下喝彩)

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华府上下又喝彩)

宁  王:(对对穿肠)快出对子对死他。

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华府上下又喝彩)

对穿肠:我上等威风显尽一身虎胆;

唐伯虎:你下流贱格,露出半个龟头。

在对话中有这种用词的出现,在公众场合中是不可能的。而周星驰电影正是在颠覆这种不可能,它用语言来指涉性的器官,再用讥诮的语言表述出来,而且不论是从电影的场景中还是面对电影的接受者都是出现在大众场合当中。这不但表现出周星驰电影中主角为小人物的特征,而且更在于解构几千年来儒家文化所形成的大众场合中禁忌“性”的话语权力。从“禁性言说”这一个角度突破了儒家文化对真理的支配权,把对传统权威解构的旗帜高扬出来。





以上两小节,笔者从周星驰的电影粗鄙化语言的特点与现实意义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在本节当中,笔者的论述准备围绕着周星驰电影中粗鄙化语言的外来影响展开。周星驰电影出现在香港,这与香港文化对自己的文化身份的建构缺失有关。因为香港文化是破碎的,没有中国文化传统的本土性,也不完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香港处于中西文化之间,却因为殖民地的教育与文化政策,令学生对两边传统的认识都相当破碎。开放性变成毫无选择地输入外面的东西,文化身份建立不起来不是由于真正的国际性的包容,而是由于自我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认识。香港

     

文化的历史资料散失,缺乏研讨和整理,教育方面从没有本土文化历史的反省。本土的文化活动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识。” 8这样看来,香港的文化受到中国大陆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笔者认为周星驰电影就是这种影响的结果。笔者认为,一方面,周星驰电影中的粗鄙语言受到欧洲的狂欢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

我们知道,香港曾经受到英国殖民者占领156年。在这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当中,英国殖民者不但在经济上打破了以前的小农经济模式,而且在文化上实行全面的去中国文化,从而实现其殖民的目的。殖民者进行这一行动不但具体到政策上,而且在策略上也是如此。而教育就是达成目的一个有效的策略。“殖民地百多年的教育制度,无可否认一开始就有“割裂”港人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同的主观意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西化和英式的教育体系里,潜意识中的‘去中国化’痕迹显然,英国殖民者的处心积虑,后来被台湾的日本总督认真加以仿效,于是就有上世纪30年代在台湾强制推行的‘皇民化运动’”,而殖民者在教育的具体操作上则实行“廉价的教育普及以及刻意拒绝国语、执意推行粤语的教育设计……”9既然如此,香港殖民者肯定以一种教育的内容来代替香港传统的本土教育。最佳的选择就是让香港本土人接受欧洲的文化教育,从而造成与中国文化亲和感的隔离,以达和中国本土文化疏离的目的。这样就有利于殖民主义者统治。那么,欧洲文化有那些基础的内容或者说它的精神是什么呢?

按照巴赫金的说法,狂欢文化是欧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重要来源。狂欢节起源于古代的欧洲的农业祭祀,在狂欢节上的各种活动就构成了狂欢文化的主要部分。它的主要精神是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降格,包含着从上到下的转化,也就包含着新生的意思。从而在狂欢节上,民众就运用粗鄙的语言对官方和正统的高贵的东西进行降格。现在,虽然狂欢节在欧洲各个国家的形式与古代的相比发生了变化,但是其主要的精神却保留了下来,或者说狂欢节的精神已经融入了欧洲的文化当中,在其中形成了一种基础性的精神背景。英国殖民当局以这样的文化来教育香港本土人,也就把狂欢的精神带入了香港文化之中。香港人今天过狂欢节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民俗的影视整合及审美价值

  • 下一篇文章:张艺谋电影研究中的误读辨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周星驰电影中粗鄙语言的深层读解”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周星驰电影中粗鄙语言的深层读解”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议电影中的服装艺术
  • ››为女性电影而战
  • ››对立和共存
  • ››青少年在青春电影中的形象探析
  • ››试论第六代电影的审美特征
  • ››浅谈喜剧中的悲情美-透析影片《非诚...
  • ››浅论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换
  • ››关于中国传统意象美在三四十年代电...
  • ››从《左右》看一种电影情节的发展策...
  • ››论当前电影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 ››周星驰电影中粗鄙语言的深层读解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