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      ★★★ 【字体: 】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02:02   点击数:[]    

报道。首先他要对杭城公厕的现状进行思考,思维沿着“公厕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个方向发散出去,发现以下几个要点:资金缺乏,来源不稳定;选址难,居民不配合;布点不科学、不合理;管理差,卫生糟;等等。然后再沿着每个要点继续深入思考,如“资金缺乏”这一点又表现为:领导不重视;拨款数额少;自主筹款难;有限资金挪作他用;资金到位率低等等。这个思维过程,是一个极其丰富的量的扩张过程,是求异思维流畅性的表现。
  应该看到,虽然记者的求异思维可以想到“公厕建设存在问题”的许许多多的表现,但它仍是在同一方向上的量的扩大,因而归根到底是单一方向的,是求异思维的低级层次。如果记者改变一个思维方向,让思维沿着“其他服务设施建设对公厕建设有何借鉴意义”这个方向扩散,那么又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如街头黄帽子磁卡电话亭大大方便群众,成为杭城一景,其经验主要是:布点合理,使用方便,管理科学,维修及时,特别是式样美观,与杭城风景十分协调。这时,记者对杭城公厕问题的认识,已发生方向性转变,产生了跳跃,实质上已进入了求异思维的第二个阶段,即变通性。
  2.变通性
  变通,指思考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向,不受消极思维定势的桎梏,能从思维的某一方向跳到第二、第三、第四个方向……使方向越来越多,有更多的方向、方面可供选择和考虑,从而形成立体思维,编织成思维之网。
  变通性是求异思维的较高级层次,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和方面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能使记者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思想、新观点。
  如上述关于公厕报道的思考,记者运用求异思维第一层次所发现的问题,实属多年痼疾,老生常谈,缺乏新意,也就没有多大新闻价值。而一旦进入变通思考的层次,尤其是将公厕与其他公益性服务设施作比较,并将其放在杭州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大背景下,就找到了新闻事实的“兴奋点”也即“新闻眼”之所在。接下来的思维方向是“杭城尤其是西子湖畔的公厕是否与西湖美丽景色相称”。根据这一思维方向,记者大量采集素材,收集资料,最终发现,近两年西湖边的公厕已有了质的变化:外形新颖别致,既有古典园林式,也有现代风格的;内部洁净敞亮,不仅不再让人掩鼻而过,还散发出淡淡的香味;配有专人管理,定时清扫;采用收费服务,弥补资金不足……
  记者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西子湖畔公厕不负四周美景》的报道,由新华社发了通稿,国内外数十家报刊采用。记者最初想写关于公厕“老大难”的批评报道,结果却写成了一篇正面报道,这正是进行一番求异思维的结果。
  这样的例子还有,如《经济日报》1989年1月以《香香臭臭话广东》为开篇的专题系列报道。1988年底,《经济日报》在福建漳州召开沿海地区记者会议。在议论如何认识当前改革形势的时候,驻广东的记者谈到,现在广东流行一种说法,叫“香一年,臭一年,香香臭臭又一年”。没想到这一说法,触发了到会许多同志的求异思维,引起到会同志思维的多方面扩散。
  编辑部的同志由此想到在当前的报道中,有一个如何用辩证观点认识改革形势的问题,于是请广东记者站写一篇《香香臭臭话广东》的报道。
  其他记者站的同志由此联想到本地的类似说法,于是出现了《穷穷富富话江西》、《高高低低话北京》、《进进退退话上海》、《真真假假话福建》、《多多少少话天津》等一系列稿子。
  思维的多方面扩散,就是求异思维变通性的表现。这种变通往往使记者获得写作灵感,产生写作冲动。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写作灵感的突发性与求异思维的变通性关系密切。思维的变通性要求记者在思维流程中闯过思维定势的障碍,避免刻舟求剑。变通的结果;可使思路由一个类别跃入另一个类别,从一种意象指向另一种意象。这时,大脑活动处于扩散撞击之中,思维振辐来回于几度空间,为记者的写作灵感的电光火石准备了充分的闪爆条件。记者思维扩散得越广,写作灵感产生的概率就越大;思维变通得越快,写作灵感袭来越多。新闻报道的创新,无不打上“从思维变通到触发灵感”的印记。②
  杭州日报一位记者曾写过一篇出色的报道,反映杭城青年人结婚大多要到西湖边拍婚礼录像的现象。当时多家报纸已有报道,出发点不外乎是:这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时尚,年轻人爱赶时髦,易产生从众心理。记者如果依旧顺着这个方向去思考,不仅很难写出新意,而且很可能会继续罗列现象,无法触及此事物的本质。在采访中他发现,新人们除了穿上结婚礼服留下个个倩影,还带了许多套日常的便装,一会儿换一套,在白堤的情人凳上,在曲院风荷的树林里,重现热恋时依偎、追逐的镜头。他将眼光转向整个西湖山水,觉得新人们似是画中佳人,或者舞台上的角色,此情此景令人陶醉。
  在这里,他观察眼光的转换,实质是思维方向的转换,从单纯对人的活动的思考,变通、跳跃到景与人的融合。继之,他发出这样的疑问:西湖景色千百年来不变,为什么只有到了现在,普通的青年人才想到将神圣的婚礼融入天堂美景?思考的结果是:这种现象不仅因为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条件改善而出现,其背后蕴含的是抗城青年人文化素养的增加、审美眼光的提升。
  于是,他在《美丽西子湖 生活大舞台》的报道中这样写道:“西湖,历史上曾引得多少骚人墨客吟诗作赋,赞叹不已;眼下的杭城普通青年也懂得将美丽的西子湖作为大舞台,一对对新人粉墨登场,上演一出出生活喜剧。”
  这则报道写作灵感的迸发,完全源于观察角度的变换,思维路径的变通,最终跳出了窠臼,别开生面,引得好评如潮。3.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求异思维能形成与众不同的见解,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它更多地代表着求异思维的本质,是求异思维的最高目标。
  求异思维的独特性,在流畅性、变通性的基础上形成。在整个思维的过程中,思路打不开,在某一方向上的思考不通畅,时时陷入迟滞的状态,会影响思维的推进;沿着一种思路一直走下去,不懂得“拐弯”,不善于变通,往往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流畅和变通是形成求异思维独特性的条件。大量的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也证明,凡在报道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记者,大都具有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的特点。这些人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思路活跃、清晰,脑子里精彩的“点子”不断冒出来,善于从事物的相互比较中去认识事物,挖掘特点,把握本质,因而往往在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度、观点、结构、语言等方面显现出难能可贵的独树一帜的思维素质。
  历年的全国好新闻和浙江省好新闻中,不少获奖作品都是记者求异思维的产物,是求异思维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如1987年全国好新闻《杭州“三桶”的变迁》,从杭城居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三只桶的变化来折射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马桶——从多到少;挑水桶——从有到无;垃圾桶——“硬件”(动物骨头、罐头盒子)大量增多,“软件”(蔬菜叶子)急趋减少。稿子发出后,许多记者大叫后悔,说这些事每天

       

都碰到,怎么就想不到写个稿子呢?其实,问题就出在思维方式上。在绝大多数人的常规思维中,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一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二是每天碰到,已经熟视无睹,麻木了。获奖的这位记者却能在三只桶的前后对比变化中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意义,以一个奇巧的角度反映出来,其对求异思维的熟练运用让人叹服。
  1991年6月笔者在《中华工商时报》发表的报道《“热狗”堆积成“冷狗”“土而奇”快餐重走俏(引题) 杭州快餐业走不出“怪圈”(主题)》,也可说是运用求异思维的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集权或民主的技术》的读后感

  • 下一篇文章:社会舆论的引导和调控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求异思维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求异思维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