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中国传媒市场的细分化运作      ★★★ 【字体: 】  
中国传媒市场的细分化运作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01:03   点击数:[]    

我国传媒产业处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这是一种政策面居主导地位的不完全竞争结构。这种产业态势决定了我国媒介产品的市场容量的假性饱和,有效供给不足,甚至供给限制需求,因而,我国媒介市场的初步系统开发都未完成,第一轮市场分割还未尘埃落定。加之我国媒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个条件还不完备的阶段,体制、人才、地域、内容、运作等方面因素都制约着媒介市场细分化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二次细分、进行适位营销的话,就可能提高竞争成本,得不偿失。现阶段,媒体的市场细分应主要使用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即适应已有的消费模式和市场模式,而不是寻求消费模式和受众群落尚待开发培育的新市场空隙,也就是说,应该在初级阶段的专业化、差异化的细分市场成熟后,再谋求更高阶段更细微的市场细分。正是基于竞争需要和经济效益的考虑,我们走上了市场细分之路,为了同样的原因,媒介市场细分宜分阶段渐进发展。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东部与西部媒介、中央与地方媒介、中心与边缘媒介、主流的体制内媒介与非主流的体制外媒介之间出现明显差距,在占有权力资源、媒介资源和资本资源上的分化日益加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媒介应有不同的细分模式选择,在市场细分化前进的速度和程度、细分的规模和布局上不可一概而论。如广州、北京等地的都市报业,就已发展至成熟期,要求更深入地细分市场需求,改进都市报的功能和表现形式。但即使就是这些强势媒介,当务之急也不是纵向强化市场渗透率,而是在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横向抢占大的细分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     2、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宜与集团化运作互动发展。     在现阶段,业界和学界在认识和行动上有一种错误倾向,就是将特色竞争和规模竞争分割开来,视为相对独立、分别应用的两种手段,因而将集团化视为大型传媒组织兼并整合形成规模竞争的方式,把市场细分化视为中小传媒组织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竞争的方式。孰不知,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将最终决定传媒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有实现市场细分要求、创造产品差别的能力。按照市场营销学理论,市场细分需要更多地注意产品线的宽度、广告促销的规模和为受众服务所需要的资源;其次,在研究开发活动中,需要更多的投入以形成产品差异的创新核心;再次,需要在管理上建立扁平化的经营结构、充分协作与专业分工的机制等,凡此种种,都对媒体的规模、资源、运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际上,越是收入高、实力强的媒介集团,媒介产品的供给品种及数量就越多,质量也相对可靠,也越易于进行媒介市场细分化的运作,南方报业各子报在细分市场上的成功就是突出的例证。     另一方面,我国的传媒集团大都是行政干预下催生出的,这种松散打捆成的集团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合力有余而活力不足。2002年,中宣部在广西南宁召开报业集团试点工作座谈会,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在会上强调,集团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要求,以专业化带动集约化,以对象化提高市场化。这无疑为眼下集团化建设困境开出了一剂良方,主要就是以细分的市场需求为核心,从过去经营单一产品转向经营产品线或产品群,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资源重组和结构重组。这其中的逻辑关系不难理解,“先做强后做大”是集团化建设的一种更为可行的思路,做强依靠的是打造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而传媒市场细分化则可以使传媒组织聚焦受众市场的特定需求,以更适宜的概念和营销,集中资源,实现局部规模化覆盖。     总之,集团化有助于实现细分市场的特色需求,促使传媒以更精细的分工,更加重视保持特色和更新特色,而市场细分化则给集团化的规模扩展加上了助动器。正确对待并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实为市场细分化运作中的重中之重。     3、辩证统一地认识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中的操作性问题。     我国媒介市场细分化运作在微观层面上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缺乏、营销体系不健全、盈利模式单一,在当前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把这三者孤立起来研究。实际上,这3点涵盖了媒体生产、经营、流通的3个操作环节的主要问题,其中任一问题的存在都决定了另外两个问题的存在,同理,任一问题的解决与否也决定了另外两个问题能否顺利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辩证统一地对待它们。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对于细分市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它是牵动用户规模的关键,我国传媒普遍未建立起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且大都不是以营销为导向的,优质高效地满足细分受众群的内容需求也就无从谈起,内容缺乏遂成为市场细分化的瓶颈。     我国媒体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是市场细分化操作的又一制约因素,它使分众或小众传播所需的成本投入很难保证,因为广告商追求的收视率和发行量都必须以大众化为前提。     营销体系不健全,对于需求在不断反馈与调整中完善的市场细分来说是另一个问题。没有定位、包装、渠道等营销体系配合,仅对目标市场做硬性的规定,定出的适合什么需求,应该推向什么市场,其结果是受众并不买账。     我们可以看到,这3个因素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3个方面,内容建设需要多元盈利模式的成本投入支持以及营销体系的导向;多元盈利模式的确立需要内容建设和营销体系跟上,而营销体系必须围绕着内容建设和多元盈利建立健全。     认识到这3个因素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关系,就应注意三者互相带动均衡发展;认识到这3个因素对于市场细分化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就应注意把三者置于一根链条上,从整体出发寻求对策。这是把握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效果和力度的关键。     媒体市场细分化已与集团化一起成为媒介产业发展的两大趋势,仅仅停留在营销的学理层面上的研究已不能满足实践的要求。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媒体运作,深入探析当前中国媒体市场细分化的路向,希望能够唤起更多的传媒界同仁的兴趣,使这一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当代广告人的素质

  • 下一篇文章:报业广告经营新趋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传媒市场的细分化运作”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传媒市场的细分化运作”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中国传媒市场的细分化运作
  • ››中国传媒产业政策的解读与未来转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