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里的政治传播观念      ★★★ 【字体: 】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里的政治传播观念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00:02   点击数:[]    

是他用人的眼光观察政治现象和传播现象的成果。站在今天心理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之于近现代政治传播的具体实践,马基雅维里的政治传播思想既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又有鲜明的非道德主义和反人民的色彩。所谓科学依据是指他在一定的程序上揭示了传播系统的沟通上下、争取民心、道德教化方面的作用,他建议君主要加强对信息传播活动的控制和利用,但又同时提醒统治者表现出一定的气度和胸怀,广纳忠言,容忍不同的意见。他十分重视政治家的形象问题,并对决定形象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治目的的实现与否。特别是对传播谋略,马基雅维里着力尤深,他建议统治者利用宗教,煽动人们的恐惧心理,以暴力配合宣传,制造谎言,随时变化,报喜不报忧等,表明了他对宣传对象心理的深刻把握。另方面,马基雅维里又表现出明显的非道德主义倾向和反人民性。在他的心目中,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只有目的和手段,只有技术。他相信目的会证明手段的正确,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还坚持人性恶的理论,信奉英雄历史观,轻视普通民众的智慧和改变历史的能量,认为人民知识浅陋,缺乏理性和鉴别能力,容易陷于自我欺骗和被他人欺骗。他崇拜权力,主张将武力和说服结合起来。他建议统治者模仿狮子和狐狸,大胆地利用“兽性”。这些观点与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背道而驰的。从传播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演变的轨迹来看,马基雅维里可以说是介乎柏拉图与希特勒之间的中间环节。在他的观念中,既可以看到柏拉图的影响又可看到希特勒的影子。三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东西,如他们都信奉英雄史观,鄙视人民大众;他们都崇拜权力、力量,主张将强制与说服结合起来;他们都承认宣传、传播、说服的作用与影响,主张绝对地掌握控制信息传播系统;在传播策略方面,都主张利用情绪,因时制宜,无中生有等。但是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柏拉图总的来说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捉学家、伦理学家、思想主义者,他比较偏重于信息传道德教化、塑造人性的功能,其表达自成体系,具有较强的神秘性和理论色彩。希特勒则是典型的法西斯主义者,极端现实、极端功利、崇拜力量,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其表述浅显,理论性不足。马基雅维里则既有理想主义的成分,又有现实主义色彩,表现为柏拉图与希特勒之间的过渡。三者之间的差异,取决于多种因素,一是时代、环境的不同,信息传播发展水准的差别;二是思想家角色的不同,柏拉图是纯粹的学者,希特勒是政治统治者,而马基雅维里则是半学者半政治家式的人物。时至今日,马基雅维里的政治传播观念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西方自由主义国家,政治家的形象设计、选举宣传,集权国家新闻媒介管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宣传战略等都可以从他那里获得教益。其揭示的船舶原理和策略原则,对于我们的宣传实践也应该有所启发,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其中的糟粕部分,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在吸取精华时把糟粕也一并接受了。  注释(1)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一卷,128页。(2)1953年12月1日马基雅维里政F.弗郎切斯科的信。转引自《君主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50年7月版。(3)(意大利)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潘汉典译:《君主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112页。(4)同(3),114页。(5)(意大利)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李活译:《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08页。(6)(英国)昆廷.斯金那著,王锐生、张阳译:《马基雅维里》,工人出版社1985年版,115—116页。(7)同(3),48页。(8)(英国)罗素著,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5页。(9)同(6),131页。(10)同(3),112页。(11)同(5),146页。(12)同(6),108页。(13)同(3),117页。(14)同(3),27页。(15)同(6),358页。(16)同(3),85页。(17)同(3),77页。(18)同(3),87页。(19)同(3),109页。(20)同(3),109页。(21)同(3),84页。(22)同(3),82页。(23)同(3),88页。(24)同(6),121页。(25)同(3),27页。(26)同(3),84页。(27)同(6),89页。(28)同(3),118页。(29)同(6),81页。(30)同(3),107页。(31)同(3),101页。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宣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

  • 下一篇文章:社会转型的护佑者-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百年祭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里的政治传播观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里的政治传播观念”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从《君主论》看马基雅维里的政治传...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