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媒介从业人员与媒介素养      ★★★ 【字体: 】  
媒介从业人员与媒介素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8:55   点击数:[]    

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总编辑黄勇表示,“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对传播者和受众两方面的教育。他认为,传播人才和媒介从业人员的素养最终会影响受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取向,因此,加强传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尤为重要”[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如“伐木伐根,治水治源”,媒介从业人员就是“根”,就是“源”。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媒介从业人员的认知水平和媒介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媒介教育发展的道路,因此,提升媒介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加强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一)重新审识媒介信息的特质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人们对周围世界认识和了解程度的高低依赖获取信息的多少。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大众传播媒介,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受众都会被扑面而来的各种媒介信息所包围浸染。因而,必须深入了解媒介的特质和媒介信息传递的规律。   作为沟通交际的桥梁和中介,一般意义上的媒介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张性。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应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一方面,作为传受双方传输信息的技术手段和信息载体,媒介具有物理属性;另一方面,作为从事采集、制作和传播信息为己任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和网站等这样的一种社会组织,媒介具有社会属性。在其社会组织层面,就其社会属性而言,媒介为社会某一阶级或组织机构所操纵和控制,就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因此,媒介信息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代表着一定的价值观。   加拿大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的改变才是人类真正的讯息,新媒介的出现必然改变着人类社会及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麦克卢汉又提出了他隐而不显的媒介概念——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人体任何一部分的延伸,不论是手、脚或皮肤的延伸都会影响到整个心理与社会。”[4]   (二)了解媒介素养教育的建构理念   根据西方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已有的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建构还包含以下核心理念:   1. 媒介重现建构现实   现代人长期置身于媒介充斥的信息时代,潜移默化中一贯被动地接受来自影视、网络递呈的海量信息,而很少主动理性地去验证媒介事件的真伪和媒介信息的可信度,因而,常常把媒介内容当成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形。然而,所有经过精心建构的媒介产品与现实情形有很大区别,并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很大程度上是第二现实,是“象征性的现实”,是“虚拟的现实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说,媒介塑造了我们对周围现实和整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试图帮助受众解读隐藏在光怪陆离的媒介信息背后的世界,从而更加接近真实地认识现实原貌。   2.媒介信息具有差异性   所有的媒介信息都有两层信息。一是表层信息,一是深层信息[5]。每个人对媒介信息运作规律和机理的认识程度不一。知识结构完备,认知水平高的受众能够穿透表层信息,解构思辨信息背后所蕴含的的深层意涵,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媒介信息做到正确而有效的取舍;而知识结构不完备,认知水平低的受众就只能接受表层信息。因此,媒介素养中的能力结构影响媒介传播信息的效果。   媒介受众因其个性差异,如种族、性别、年龄、生活习俗和兴趣爱好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认识水平的差异而呈现出解构、思辨、加工和传递信息能力的差异性。媒介受众对信息具有多元化的需求,有的为了直接获取信息(information),有的是寻求指导或建议(instruction or advice),有的是为了得到放松和愉悦(entertainment)。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构能力处理、检测和思考相对有限的媒介信息,然而,自从人类跨入信息时代短短几十年,信息量以几何级数爆涨,但是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和提高。这就意味着,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介信息,就必须有选择地识读,有选择地理解,有选择的记忆,有选择地传输;无疑对信息时代的媒介受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而所有的选择活动大部分都取决于媒介信息本身,因此,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直接关系着受众能否成为具有健康、批判意识的媒介媒介使用者。   3. 媒介内容具有商品属性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任何技术进步和发展都不能脱离经济背景而单独进行,当然,媒介技术更不能除外。媒介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媒介信息的形态和性质。因此,所有媒介内容的建构都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媒介内容的最终决定主要取决于经济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媒介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因为媒介具有物理和社会双重属性,所以媒介技术的推动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观念,即媒介受众的媒介素养。而公众媒介素养的的提高必然反作用于整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显而易见,作为国民媒介素养教育的“源头”,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是媒介人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全面提高自身思想文化和职业道德素质   基于以上阐述,媒介从业人员除了对媒介及媒介信息的特质和媒介素养教育一些基本理念的再度审视,还应加强对受众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包括对受众的地位、受众的需求、受众的心理、受众的认知结构等方面的深刻把握。媒介受众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概念,它既有一般社会群体的共性,又有不同于一般社会的特殊性。通过分析媒介受众的共性和特殊性,就能设身处地站在受众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他们真实状态,受众不再是以往的单纯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对信息的解读都是有选择的,受众更需要深度的解释性报道和信息,希望他们自己多成为报道和信息中的主体和主角,甚至希望大众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给予他们本身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怀。而被舆论称之“把关人”的媒介工作者,亟须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加强自身的认知水平、选择能力、价值取向、传播技巧和职业道德等一系列的素养。   《新闻记者》从2001年起连续三年“评选”出国内媒体年度“十大假新闻”,在2003年的“编者按”中指出: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深深地感到自责和愧疚,因为在我们的理念中,新闻和造假本是水火不相容。原本“评选”只是游戏之作,通过“评选”使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假新闻如雨后春笋、越打越多[6]。正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副教授所言,媒介从业人员的新闻传播理念“要有新闻敏感,要注重新闻价值,要讲求报道原则,要注重传播效果”[7]。这就要求作为担负整个国家和社会责任的职业传媒人,必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丰富的大众传媒业务常识、精深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敦厚的媒介伦理道德体系等,提高全民媒介素养,首要从自身做起。   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可以实现积极的传播效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使媒介从业人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的的信息传播者,使媒介受众成为积极的信息使用者,从而营造一个有助于人们健康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媒介生态环境,建立一个高度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信息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   [2]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http://www.9guo.com/a/20041008/82979.html 2004-10-8   [4]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张开.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1).   [6] 陈斌,贾亦凡,阿仁.2003年十大假新闻[J].新闻记者2004(1)   [7]http://news.xinhuanet.com/newsmedia/2003-05/28/content_890567.htm 2003-5-28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个人形象修复与组织形象维护

  • 下一篇文章:媒介公关的误区探析和理念把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媒介从业人员与媒介素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媒介从业人员与媒介素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媒介从业人员与媒介素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