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      ★★★ 【字体: 】  
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5:50   点击数:[]    

济格局,就更加无法避免“逆差”现象的出现。 在我国,这种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同样严重地存在。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曾经有过修筑抵御外来文化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铜墙铁壁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那时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大陆确实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处在长期封闭中的国内受众也没有大量接受外来文化的愿望和胆量,当时的中国国内文化可以说是非常“纯洁”的。这种“纯洁”也使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缺乏同世界主流文化的交流,导致我们一步步地拉大了同发达国家之间本已存在的距离,中国大有被排斥于世界主流文化之外的趋势。当国门被打开之后,我们才惊讶地发现,世界文化的发展早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继续在妄自尊大、自我封闭的路上走下去,将使中华民族一步步陷入困境。于是对外来文化的介绍、引进甚至模仿、学习,就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外国文化大规模地进入外国人一直感到神秘的国度,令发达国家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们兴奋、激动。而同他们一样感到兴奋、激动,甚至还有些刺激的却是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在极左文化思潮统治下生活太久的亿万中国受众,象发现新大陆一样接受了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文化,进而一点点地接受了这种文化所携带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乃至思维方式,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在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找到巨大的市场,发达国家也就不惜代价发起了向中国的文化进攻,特别是以电影、电视、音像、印刷、娱乐、软件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制品向各层次的受众发起了全方位的轮番进攻。据统计,在1998年我国图书报刊进出口贸易中,进口为3925。4万美元,出口为1212。65万美元。而电子出版物出口为2种,进口却高达170种,出口仅为进口的1。176%,令人触目惊心。⑤在单调、封闭的文化环境长期生活的我国受众在最初的一点吃惊、迷茫、下意识的抵触以后很快地适应了、喜欢了,并有不少人开始主动地、积极地追求了。加之国家媒体的主动倡导、文化传播市场上反映出的令人心动的收入,在国内出现了接受外来文化的一个又一个浪潮。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生产早已进入了大工业生产阶段,所以在很短时间里,来自国外境外的资本主义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影响力上迅速取得了主动地位,并逐步加大传播力度、提升传播层次,在我国文化传播市场上的信息拥有量和传播影响力大有超过我国传统文化之势,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在我国同样产生了。就连刚刚在我国开始普及的互联网上,运行的绝大多数信息也是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少而又少的国内中文信息根本无法满足国内用户的基本需求,人们只有转向外国网站寻找信息。发达国家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和文化交流竞争中又抢到了先手。而我们国内快速膨胀的网民队伍仍然在为发达国家文化的进入提供着可观的市场。 造成文化交流“逆差”现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在本国文化与信息市场上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信息产品的封锁,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不能等量进入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市场对发达国家是全面开放的,而发达国家只把自己认为必要的文化信息制品引进自己的市场。这一来一往中的差距就是文化交流中“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说,造成文化交流“逆差”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一边,事实上当代国际文化传播的主动权自始至终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文化交流“逆差”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了许多问题,“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一些弱小民族弱势文化,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策,在大量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就会发生向西方文化的变异,有的会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⑥虽然文化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不像战争或经济侵略那么直接、那么现实,但这种“逆差”的累积性后果也是十分令人深思的。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逆差”已经对国家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造成了损失。而发达国家的媒体又有意识地利用“逆差”的便利进行有利于自己的“文化入侵”,尽管常常打着“新闻自由”、“传播自由”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文化事业的旗号,尽管所传播的内容表面上也确实是纯娱乐的、纯文化的。隐藏的越是巧妙,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麻烦也就越大。特别是“以直接冲击人的视听感官为特征的电影、电视及音乐,虽然对大众而言主要是娱乐品,但它们同时也必然是文化传统、政治理念或价值观的载体;换言之,它们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在向他们暗示着、诉说着关于是非善恶、关于民族国家、关于伦常秩序的种种观念或评价尺度。”④ 文化交流的“逆差”首先对“入超”国的文化传播主权和文化传播资源形成威胁。主权和资源对任何国家都是十分宝贵的,并且具有十分特殊的“唯一性”,一旦被别人侵犯或占用,是很难恢复原状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先后完成了民族独立过程,取得了国家主权,但由发达国家长期造成的“文化殖民”现象并没有随着殖民者的离开而消失。相反由于发展自己的文化传播事业的需要,不得不委托发达国家培养传播人才,从而接受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传播模式,有些国家的传播机构成了发达国家媒体在海外的“代言人”、“办事处”,有些传播媒体基本上是发达国家传播机构的“克隆”。在我国目前的文化传播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外来文化信息制品,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有限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被占领,同我国自已的传播媒体为争夺受众展开了搏杀。而在内容选择、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差距,使我国传播媒介常常处在被动状态,受众数量的减少、传播市场的缩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以前我国传播媒体曾有得天独厚的市场专有权,在国内的各种传播活动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如今却被外来媒体和外来文化插了一杠子,市场风云突变,只有仓促应战,为争得尽可能多的受众和市场而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这样的外交难题,由于自身传播力量的微弱,自己的国家形象是由西方大国塑造的,一交手,首先是处在一个先行的、被歪曲、被误解的偏见中,被剥夺了享受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外交礼遇,一旦被激怒,又引来更多的非议与围攻。自己的立场、观点都无法在正常的舆论环境中让人们知晓,更谈不上理解与支持。”⑦ 文化交流“逆差”给发展中国家受众造成了“文化紧张”局面,整体文化素质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受众被迫接受超出自己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的大量外来文化信息,囫囵吞枣式的信息接受现象普遍存在。“一下子生活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感到迷茫和压抑。”⑧“文化紧张”正是由于某种强势文化突然进入原本单一、封闭的弱势文化环境后,给在单纯文化环境中长期生活的受众造成的紧张、焦虑、迷茫、无从选择等心理压力和情绪压力。为缓解这些压力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自从进入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发展速度明显拉开,原有的文化发展的格局被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向世界扩张的需要,不顾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承受能力,大肆倾销文化产品,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世界各国的文化都纳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不甘心于本国文化就此衰落,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混战使文化的接受者们常常无所适从,特别是对外来文化由于陌生而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恐惧和盲目,紧张状态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文化交流“逆差”给弱势文化地区造成了价值体系的混乱和价值观的冲突。虽然目前人们对世界的“一体化”非常感兴趣,也在高喊文化的“多元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和社会成员都做好了进入“地球村”的准备工作。在本国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了若干代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媒介集团化的喜悦与尴尬

  • 下一篇文章:定位·重组:媒体应对WTO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略论文化交流中的“逆差”现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