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从国外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看网络对电视的挑战      ★★★ 【字体: 】  
从国外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看网络对电视的挑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5:22   点击数:[]    

伯格传播学院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此次的“数字化未来” 研究即是前三年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因特网研究项目的延续。在第四年度报告之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播政策研究中心曾于2000年11月、2001年11年和2003年2月三度发表同样题为 “环视数字化未来”(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的研究报告。2000年的报告显示,网络用户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28%(每周4.6小时)。 2001年11月和2003年2月该研究中心发布的其项目第二、三年度研究报告也有相似的发现:2001年美国网络用户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4.5小时;2002年美国网络用户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4.8小时。而且,根据用户的网络使用年限细分的数据表明,老资格的网络用户比新用户更易产生看电视时间减少的倾向:2001年,老资格用户(上网经历达5年或5年以上)中观看电视时间少于非网络用户的比例达34.7%;而在网络新用户(上网经历不到1年)中这个比例则是29.9%;2002年,老资格的网络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用户少5.8小时,网络新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2.8小时,而且观看电视的时间少于非网络用户的比例在老资格的用户中也远大于在新用户中,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5] 根据 “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报告,就调查对象的媒介使用时间而言,在“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考察的16个国家和地区中,关于每周观看电视和上网时间的数据都显示出类似的此消彼长的迹象。[6] “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报告还根据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归纳了最近10年来美国因特网发展的10个趋势/动态,它们是: 1.在美国,随着因特网的普及,数字化鸿沟正在缩小,但并未结束,因为出现了新的鸿沟/差异,如出现了宽带上网用户和电话拨号上网用户之间的鸿沟/差异。 2.美国人的传媒(使用)习惯已产生变化,并正在继续演变。以往50年间,美国人在家的时间由观看电视主导,但在最近10年中,因特网用户越来越趋向于从过去用于观看电视的时间中“赢得”时间上网。 (关于这个倾向,“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考察的16个国家和地区中,研究所得的数据都有类似发现。) 3.尽管因特网在美国在用户中的可信度总体而言颇高,但是从研究项目的第三个年度起有所下降,第四年度继续下跌。 4.研究者开始发现网上购物中的(心理)变化。尽管在美国人们对于网上购物时的信用卡安全的担忧度仍然甚高,但这种担忧的强度正在下降:三年前这一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发现,2/3的因特网用户对网上购物时的个人信息保密性非常担忧,但在第四年度的研究中,该比例下降到了46%。 5.视因特网用户为“怪人 — 网迷”的看法已被抛弃。因特网已进入2/3的美国家庭;3/4的美国人已成为因特网用户。 6.隐私和安全:担忧仍在,但其程度正在发生变化。 7.在美国,因特网正在成为网络用户的首要信息源。 8.在美国,因特网对于儿童的利和弊的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聚焦点。 9.电子邮件往来在美国依然在上网用途中排名第一,但垃圾电子邮件、电子邮箱超载和对电子邮件作复耗时过多又使电子邮件令用户恼怒。第四年度的研究结果发现,已开始出现迹象表明,老资格的因特网用户对电子邮件作复的频繁度将会低于其以往;有关对电子邮件作复的速度,因特网新用户认为对电子邮件应尽快作复或在1天内作复的比例明显高于老资格的因特网用户。 10.宽带上网将带来因特网的大变革。[7] 上述讨论说明,美国业界和学术界有关公众媒介使用、媒介消费行为的两项最新调查都显示因特网作为新兴复合型媒介已在美国传媒消费市场上站住脚,在其同传统传媒的此消彼长的竞争中,因特网在美国已经并不呈显弱态而是势头强劲。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想夸大因特网在社会传播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事实上,在传媒发展史上,新媒介对原有的传播手段、媒介的冲击的结果,一般并不是造成后者的消失,而是导致社会传播格局中传媒地位分布的变化,“传媒之间的比例”的变化。传统的传媒面对因特网迅速扩张的现状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地担心自己一定会被淘汰出局。而且仅凭几次调研所得的数据,是无法就目前因特网的发展对社会传播格局中传媒地位分布的变化问题、对其带给电视在传媒领域的主导地位的冲击问题,给出普遍性结论的。况且,世界各国总体实力不同,因特网目前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普及率和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因特网的发源地、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在因特网发展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传媒消费市场上因特网的地位之高目前还不能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现状。 结合我国的因特网发展情况来说,目前,我国大陆因特网用户数为8700万(2004年6月底的数据),其中宽带用户311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达3630万。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从我国网民在13亿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因特网在我国的普及率依然颇低。在这种情况下,因特网在我国当然尚未在整个社会公众中构成对电视地位的挑战。尽管如此,对来自美国的这些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的数据,我们还是值得重视,这是基于下面三种原因:一、美国作为因特网强国,其因特网发展的趋势常常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虽然往往会在一定的时间差之后);二、不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或地区,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那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视不再拥有传媒中最新成员的特殊地位,它不应也无法对来自手段更先进的因特网的挑战视而不见,在传媒消费市场的竞争中,从市场竞争的“差别化”规律的角度来说,由于电视同因特网相似之处较多,所以从长远来看,电视在市场竞争中在“差别化”这一点上同因特网竞争的任务也许较其他传统的大众传媒更为更艰巨;三、就年龄分布而言,在中国同样出现了因特网的影响力在年轻人中较高的趋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大陆的网络用户中30以下者所占的比例共计达70.5%,因此在未来的传媒消费市场中因特网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潜势。更为细分的我国大陆网络用户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8] 中国大陆网络用户的年龄分布: 18岁以下18-24岁25-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17.3%36.8%16.4%11.5%7.3%6.7%3.3%0.7%鉴于以上三点原因,上述国外最新研究报告对我们显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等传统传媒的未来取决于其对传媒消费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和正确应策。 注释: [1] 这里指的是1994年出现了第一批由传媒机构自身建立的网站。但是,在此之前,美国个别报刊在已开始尝试依托别的网络服务主站上网发布电子版,美国《圣何塞信使新闻报》依托美国在线发布电子版即是著名的一例。尽管如此,笔者从美国的编辑与发行者网站、欧洲的Nua公司(以开展网络调查著称)等若干信息源获得的信息表明,最早出现传媒建立的网站,发生在1994年。 [2] McLuhan, Marshall (1964).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p. 61. [3] 根据美国的在线发行人协会2004年9月21日在网上发布的《世代传媒研究》调查报告([http://www.online-publishers.org/pdf/opa_genrational_study_sep04.pdf ])提供的数据绘制。 [4] 参见]http://www.digitalcenter.org/downloads/DigitalFutureReport-Year4-2004.pdf]. [5] 参见[http://ccp.ucla.edu/UCLA-Internet-Report-2000.pdf]; [http://ccp.ucla.edu/UCLA- Internet-Report-2001.pdf];[http://ccp.ucla.edu/UCLA-Internet-Report-Year-Threepdf]. [6] [http://www.digitalcenter.org/downloads/DigitalFutureReport-Year4-2004.pdf]. [7] 参见[http://www.digitalcenter.org/downloads/DigitalFutureReport-Year4-2004.pdf]. [8] 数据获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4/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网址:[http://www.comnic.com.com]。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构建: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究项目《传媒转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 下一篇文章:境外媒体进入上海的现状与挑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国外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看网络对电视的挑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国外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看网络对电视的挑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从国外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看网络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