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9.07%港澳台 1.07%留学生1.43%合计100%三、调查结果 (一)超女旋涡形成的传播模式 1、传播渠道的作用:除了电视自身是最大的一条传播渠道外,人际传播和网络的作用明显超过了报纸、广播、杂志三大传统的大众媒介。男性在网络渠道上的比例突出。 本次研究首先考察的一个问题是:“请你回忆一下,你最早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超级女声’的?”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可以看出各条传播渠道在超女旋涡形成中发挥的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电视自身是最大的一条传播渠道,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是通过这个渠道来知道超女的。其次是人际传播和网络,分别超过了一成的比例。最少的是报纸、广播、杂志三大传统的大众媒介。(具体参见下图) 进一步将知晓超女的途径与性别作交叉分析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男性在电视上的比例比女性低很多,而在网络上的比例很突出,达到近两成的比例,女性只有6.44%。(详见下表1) 表1 知道超女的途径*性别 知道超女的途径(%) 电视认识的人网络报纸广播杂志Total性别(%) 男54.8913.5319.927.142.262.26100.00女74.0213.796.443.681.150.92100.00Total66.7613.6911.554.991.571.43100.002、知晓的时间梯度:从总体上看,2004年创造了接近一半的知晓基础;从性别上看,女性多数是2004年就知道了,而大多数男性是2005年才知道;从传播渠道上看,2004年最主要的知晓渠道是电视,而随着赛程的推进,人际传播和网络的比重逐渐加大。网络对男性的传播效果比对女性更明显,电视对女性的传播效果更突出。 对于超女节目的受众群体是怎么积累的、以至于在2005年的决赛期间达到高潮的这一问题,本次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2004年超女在大学生群体中就已经积累了45.39%的知晓度,在分区预赛时又增加了两成,达到高峰的决赛期间再增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还有7.23%的比例是赛后知晓的。(参见表2) 从性别上看,三分之二的男性是2005年才知晓超女的,而女性有53.33%的比例是在2004年就知晓了。(参见表2) 从传播渠道上看,电视是最大的一个知晓渠道,但越是往后,通过人际传播和网络知晓的比例越高。在2004年有超过八成多的比例是通过电视来最先知道超女的,在2005年分区预赛中的比例降到七成,在决赛中的比例又降到五成。而人际传播和网络的比例则由2004年的一成,2005年分区预赛的两成,到决赛期间达到了四成的比例。特别是男性在网络上的比例非常突出,随着赛程的推进,通过网络知晓的比例越来越高,在2005年决赛期间达到近三成的比例,加上人际传播,超过了电视的比例。网络对女性的传播作用则不象男性那样突出。(参见表3) 表2 知道超女的时间*性别 知道超女的最早时间(%) 去年今年分区预赛今年决赛赛后Total性别(%) 男32.5925.5632.968.89100.00女53.3317.4722.996.21100.00Total45.3920.5726.817.23100.00表3 性别 * 知道超女的途径 * 知道超女的最早时间 知道超女的途径(%)知道超女的最早时间电视认识的人网络报纸广播杂志Total去年性别女87.078.191.721.720.860.43100.00男69.419.419.417.062.352.35100.00Total82.338.523.793.151.260.95100.00今年分区预赛性别女76.326.5810.533.951.321.32100.00男65.2210.1415.945.802.90 100.00Total71.038.2813.104.832.070.69100.00今年决赛性别女57.0021.0012.009.001.00 100.00男41.3817.2429.896.901.153.45100.00Total49.7319.2520.328.021.071.60100.00赛后性别女18.5255.5614.81 3.707.41100.00男25.0025.0029.1712.504.174.17100.00Total 21.5741.1821.575.883.925.88100.00 (二)接触超级女声的行为 对于接触超女的行为,从接触的频次、是否有喜欢的超女、是否推荐过超女、是否被拉过票、是否拉过票、是否投过票等几个方面来考察。 统计显示,知晓超女的大学生群体通过电视看超女节目的平均次数为3.21次,观看超女节目的次数多少与性别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3,也就是越是女性越是看超女节目的次数多。有六成的比例表示有喜欢的超女,有三成的人向别人推荐过超女,有四分之一的人被别人拉过票,6.4%的比例为超女拉过票,有一成的人投过票。(具体参见表5) 表4 接触超女的行为情况 题目类别有%没有%合计%是否有喜欢的超女60.139.9100是否向别人推荐过超女29.170.9100是否被拉过票24.975.1100是否拉过票6.493.6100是否投过票9.690.4100(三)对超女的评价 大学生对超女的基本印象,本次调查设计了十三个题项来进行调查。首先需要知道这十三个题项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就是它们之间能够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构关系,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简单的考察问题。然后从这种呈现出来的结构视角来分析具体题项的中选率情况。 第一,对调查设计的十三个题目进行因素分析,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呈现两个因素。根据每个因素的构成题项的负荷值情况,将因素一定义为“青春时尚”,包括“陈腐的——充满青春朝气的”等八个题项;将因素二定义为“可看有益”,包括“离自己很远的——自己身边的”等五个题项。(因素分析结果参看下表6) 表6 大学生对超女基本印象的因素分析 因素一因素二陈腐的——充满青春朝气的.851 落后潮流的——合乎时尚的.842 因循守旧的——锐意创新的.830 风格平庸的——个性鲜明的.647 索然无味的——有声有色的.691 消极的——积极的.663 粗制滥造的——精心制作的.666 格调低下的——有一定品位的.608 离自己很远的——自己身边的 .643肤浅的——有深度的 .720作秀的——真实的 .754看后收益很少——看后收益很多的 .788可看可不看的——每期必看的 .796因素可解释的变异量67.485%57.612%9.873%其次,对具体题项的中选率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因素“青春时尚”的八个题项平均得分都排在前面,除了“格调低下——有一定品位”的平均分稍微低于中间分4分外,其余都高过中间分。而因素“可看有益”的五个题项刚好都排在后面,并且平均分都低于中间分。也就是说,超级女声留给大学生受众群的基本印象是“青春时尚”的一面,是充满青春朝气的、合乎时尚的、锐意创新的等。而对于“可看有益”方面则是表现为负面的评价,倾向于可看可不看的、看后收益很少的、作秀的等方面。(参看表7) 也就是说,超女这档节目给大学生受众留下的是“青春时尚”的正面印象,而“可看有益”方面则是倾向负面的评价。 表7 大学生对超女基本印象的调查结果 等级的中选比例 平均得分 1234567 青春时尚陈腐的4.362.264.6618.9524.0626.6219.1充满青春朝气的5.12落后潮流的7.766.5713.4339.421.948.662.24合乎时尚的4.96因循守旧的3.744.045.3823.6228.123.4711.66锐意创新的4.85风格平庸的10.584.929.8420.2718.7822.513.11个性鲜明的4.51索然无味的8.823.449.7223.9224.8118.6810.61有声有色的4.51消极的5.674.186.5735.3724.1817.766.27积极的4.46粗制滥造的7.775.3810.1629.4527.215.44.63精心制作的4.28格调低下的7.766.5713.4339.421.948.662.24有一定品位的3.96可看有益离自己很远的16.1710.9315.1225.916.3210.485.09自己身边的3.67肤浅的11.519.1223.0232.4415.845.382.69有深度的3.59作秀的18.2414.517.9421.3814.359.274.33真实的3.44看后收益很少21.1612.0713.2630.8514.755.072.83看后收益很多的3.32可看可不看的29.6614.7512.0724.7410.584.323.87每期必看的3.01 平均 4.13四、研究结论分析 一、2005年的超女旋涡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前一年就铺垫了近一半的知晓度基础。在超女旋涡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以人际传播和网络为主的其他媒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尤其在2005年决赛达到高潮期间,人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