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的本科专业界限,提高各专业之间的交融性,让教师的个体能量在整体教学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出最大效能。
(三)构建明确的内容生产模拟平台新技术环境下的传媒格局,其特征是将信息价值进行细分,将共享作为核心价值,从根本上改变信息的一次性生产和一次性消费的理念。打通介质的壁垒,关键是内容生产。以内容的差异化、独特化进行精确的传递和大量的分享。新闻传播教育师资队伍要再次进行对媒介内容生产的深入研究,才能培养出能够把握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类型媒体的传播特点,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对新闻采访、编辑、制作和传输的新要求,熟练掌握多媒体传播和现代传媒装备技术、一专多能的新闻工作后备军。
让人欣喜的是,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它在逐渐淡化专业系别建制,从2005年开始,对学科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形成了10个教研室,以此为专业学科发展的基础组织单元,建造起各个教研室相互配合为本科各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配套支持的组织框架。正因此,各高校新闻传播师资队伍普遍面临着重构、能力再造的任务。它要求以往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新闻传播学科教师必须突破自己的专业局限,建立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观,从新思考专业发展的定位与方向,在这一前提下,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雅斯贝尔斯曾说:“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至于大学组织的各种形式则是次要的。如果这种为实现大学理想的活动被取消,那么单凭组织形式是不能挽救大学的生命的,而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3]。
参考文献:
[1]童兵.新闻改革新思路和新闻教育新突破[J].中国传媒报告,2003,(4).
[2]衣俊卿.加入WTO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境遇和改革思路[N].中国改革报,2002-05-17.
[3]刘献君,房保俊.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9,(9).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