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外国文学
   奇卡诺文学简论 黄晓梅      ★★★ 【字体: 】  
奇卡诺文学简论 黄晓梅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24:30   点击数:[]    

哥民间故事和传说。具有印第安特色的巫医、神婆、接生婆等在主流文化中没有的形象给鲁道夫·阿纳亚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及其全盛时期的作品烙上了奇卡诺的烙印。

    作为起始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奇卡诺文学的先驱人物是琼斯·安东尼奥·维拉利尔(Jose AntonioVillarre-al)和阿美利克·帕拉迪斯(Americo Paredes)。他们的作品此时体现的也是这一时期的特征。维拉利尔在1974年发表的一部关于墨西哥革命的小说《第五名骑手》(TheFifthHorseman: ANovel oftheMexican Revolution),主人公赫拉克里奥·伊奈斯是一个与众不同,勇敢而又叛逆,带有特殊使命而来到人间的人物。维拉利尔在小说中把墨西哥裔传说中的命运观念和男子大丈夫气概进行艺术化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太阳族”的民族意识。帕拉迪斯从50年代开始,就对墨西哥裔的民歌、民谣、民间传说和原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帕拉迪斯编选的《墨西哥民间故事》(Folktales ofMexico, 1970)和《德克萨斯墨西哥裔民歌选》(A Texas Mexican Cancionero Folksongs of the LowerBorder, 1976)把墨西哥民族文化精髓归纳得十分全面。

    到20世纪80年代,民族主义的呼声相对于60年代有所减弱。美国社会的发展在文化界也以多元文化共同发展作为体现。⑦这个时期的奇卡诺研究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对奇卡诺的研究已突破了政治历史方面,拓展到文学、语言、美术电影音乐舞蹈等领域。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或者“80年代人”的奇卡诺文学批评家有玛努尔·赫南德斯、拉蒙·萨第瓦尔、嘉勒莫·赫南德斯等,这些奇卡诺文学批评家把欧美当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应用于奇卡诺文学的研究中。他们的研究带来了奇卡诺文学在80年代的全面繁荣,但是批评家们仅限于学术领域,这点成为当时和后人抨击的矛头所指。同时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著名的奇卡诺文学作品,如鲁道夫·阿纳亚的《保佑我,乌勒蒂玛》(BlessMe, Ultima,1972)、《阿兹特兰之心》(Heart ofAztlan,1976)和《乌龟》(Tortuga,1979)以及在90年代出版的“阿尔布克尔克四部曲”:《阿尔布克尔克》(Alburquerque,1992)、《齐亚的夏季》(Zia Summer,1995)、《格兰德河的秋季》(Rio Grande Fall,1996)和《沙曼的冬季》(Shaman Winter,1999);阿图罗·伊斯拉斯(Arturo Islas)的安吉尔一家三步曲,《雨神》(The RainGod,1984)和《移民精神》(MigrantSouls, 1990)。

    这一时期的女作家尤其值得一提。西方女权运动造就了一批奇卡诺女性作家,这些被称为“奇卡娜”(Chica-na)的女作家们不仅忍受着来自白人主流社会的压迫,同时在崇尚“男子大丈夫气概”的墨西哥裔本族受到来自性别的压迫,特殊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奇卡娜文学不同于欧美主流女性文学的鲜明特征。最负盛名的奇卡娜作家是桑德拉·西斯奈罗斯(Sandra Cisneros),主要作品有:《芒果街的房子》(TheHouse ofMango Street,1984)、《呼喊着克里克语的女人》(Woman Hollering Creek and Other Sto-ries,1991)和《焦糖色披巾》(Caramelo,2002)。西斯奈罗斯从她独特的奇卡娜女性视角、新颖的体裁和对奇卡娜女性心灵世界的深刻刻画,成功塑造出具有鲜明的拉美特征、与美国主流文化疏离的女性形象。另一位值得一提的奇卡娜作家是丹尼斯·夏维(Denise Chávez)。夏维的成就主要是她的几部小说:《最后一个订菜女孩》(TheLast of the Menu Girls,1986)、《知晓动物语言的女人》(TheWoman Who Knew the Language ofAnimals,1992)、《天使之脸》(Face ofan Angel,1994)等。⑧夏维作品中的奇卡诺精神体现为对现实的乐观肯定的态度。夏维笔下的女主人公满怀梦想,对生活充满信心,寻找人生的真谛。

    纵观奇卡诺文化的形成历史和奇卡诺文学的划时代发展,奇卡诺文化作为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一支,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美国社会正得到新的发展。这种既具有墨西哥裔民族特点又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形式,在个性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当今社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注解【Notes】

①参见丹尼尔·科西奥·比列加斯等:《墨西哥历史概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

    ②参见王春良:《墨西哥独立战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年)。

    ③参见傅景川柴湛涵:“美国当代多元化文学中的一支奇葩—奇卡诺文学及其文化取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5(2007):126-133。

    ④参见李保杰:“鲁道夫·阿纳亚与《保佑我,乌勒蒂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2007): 89-92。

    ⑤参见Nma Baym,TheNortonAnthology ofAmerican Literature, 3rded. (W.W.Norton& Company, Inc., 1989)2374.

⑥参见钱浩:“美国20世纪60年代‘奇卡诺运动’探微”,《世界民族》3(2001): 77-80。

    ⑦参见韩家炳:“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缘起—以少数民族的遭遇和抗争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4(2006): 446—450。

    ⑧RachelGray,“Chávez’s‘the Last of theMenu Girls’—A QueerReading,”Published Sep 04, 2006. http: //www. associatedcontent.com /article/56787 /chavezs_the_last_of_the_menu_girls. htm.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美国当代多元化文学中的一支奇葩———奇卡诺文学及其文化取向

  • 下一篇文章: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奇卡诺文学 李保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奇卡诺文学简论 黄晓梅”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奇卡诺文学简论 黄晓梅”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跨文化交际失误中的语用预设
  • ››从“外国文学”到“比较文学与世界...
  • ››王统照创作流变的外国文学因素 齐向...
  • ››仲马父子对法国文学的贡献 陈振尧
  • ››法国文学出版长期繁荣之探析 李倩颖...
  • ››法国文学批评观念的嬗变 翁冰莹
  • ››巴金与法国文学 彭建华
  • ››外国文学教学与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
  • ››浅谈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奇卡诺文学...
  • ››奇卡诺文学简论 黄晓梅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