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第748页。 《孙中山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5页。 《宋教仁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56页。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5页。 《宋教仁集》,下册,第460页。 引自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2页。 引自王涵:《试论宋教仁之死》,《中国近现代史百题》,[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72页。 参见萧超然:《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8页。 《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第129页。 《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55页。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97页。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15页。 邵德门主编:《孙中山政治学说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页。 引自林茂生主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8页。 林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Z].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106页。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52页。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14页。 罗斯福的“四大自由”指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予匮乏的自由、免予恐惧的自由。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9页。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法]阿兰•图雷纳:《在当代,民主意味着什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民主的再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9页。 《斯大林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80、453页。 参见迟福林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序言,第10页。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黎明编:《中国的危机》[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版,第586页。 吴伟、范大英:《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纲》[M],北京: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美]塞谬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1989年版,第127页。 参见黄卫平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I》[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23-236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并不否认,儒家文化中也含有某些民主因素如“仁政”,“重民爱民”说等等,但总的说来,儒家文化是为专制主义服务的,是反民主的。 [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64-365页。 转引自郭定平:《韩国政治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0年版,第194页。 [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1989年版,第7页。 [美]迈克尔·奥格森格:《中国的政治变革》,载胡鞍钢编:《中国走向》[M],杭州:浙江人民社2000年,版第244页。 转摘自刘应杰等著:《中国社会现象分析》[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第479-480页。 《苏联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决议汇编》[Z],第2册,第52、54页。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6页。 李洪天:《党管干部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探析》[J],《理论学刊》,2001年第4期第82页。 宋玉波:《党内民主竞争与党风廉政建设》,尚未发表。 转引自聂月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7-78页。 赵树民:《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载《宪法比较研究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页。 转引自蔡定剑编:《人民代表大会二十年发展与改革》[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126页。 胡伟:《政府过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赵树民:《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载《宪法比较研究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0页。 汪永成:《论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J],载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1年第6期第65页。 张新平等编:《东方理念――中国政治年报(2000年版)》[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10—111页。 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6页。 [以色列]艾森斯塔德:《帝国的政治体制》[M],沈原、张旅平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1页。 引自董郁玉编《政治中国----面向新体制选择的时代》[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 黄卫平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页。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72、270页。 [意]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M]黄光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2版,第13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4、31页。 董郁玉编《政治中国----面向新体制选择的时代》[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页。 在佛罗里达州,布什获得2909135张选票,戈尔获得2907351张选票,由于选票之差小于所投票总数的0.5%,根据佛罗里达州的规定得自动再次投票。 张千帆:《论美国总统大选中的宪政问题》[J],《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第385页。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