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高调民主与道德乌托邦      ★★★ 【字体: 】  
高调民主与道德乌托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49:19   点击数:[]    

着自主。我只应服从我自己的良心,自己的决定。任何他人强加于我的决定对我只能是一种奴役 .要实现“我只应服从我自己的良心、自己的决定在卢梭看来,没有公意,没有直接民主是不可能的。因为,为了很好地表达公意,……每个公民只能是表示自己的意见 .

  总之,卢梭对现实世界的否定一方面摧毁了历史,使道德乌托邦能够在一片“空白”上重建,一方面又引出了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从而追求建立在全民基础上的高调民主。

  那么把人的头脑中理性构想的道德乌托邦拉到此岸世界,着力于现实又有何害处呢?

  首先,个人之消灭。按照上文的思路,卢梭批判“旧世界”,建立高尚的新世界是从乌托邦,是从公意的表达入手的。因为公意就是这个乌托邦的合法性支柱。那么卢梭的公意到底是何物呢?“使意志得以公意化的与其说是投票的数目倒不如说是把人们结合在一起的共同利益 ”这就证明了公意必须从全体出发,才能对全体都适用;并且,当它倾向于某种个别的、特定的目标时它就会丧失它的天然公正性 .由此可见公意不是什么每个人的东西,而是“共同利益”和“全体”。在现实中,上帝之上,人各有分殊,每个人也必有自己独特的利益与意志,当他们与公意,共同利益发生矛盾与冲突是何者为先呢,卢梭很明确地倾向于后者,“在一个完美的立法之下,个别的或个人的意志应该是毫无地位的,政府本身的团体意志应该是及其次要的,从而公意或者主权的意志永远应该是主导的,并且是其他一切意志的唯一规范 .毕竟卢梭的道德乌托邦,美德的追求是建立在公意之上的,他辛苦地论证现实社会的不公正,不合法,正是要在此重新规划社会和公德,岂容区区蝼蚁小民的利益挡道?而取消了个人,崇尚共同利益对于中国人,特别是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而言,它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自由之剥夺。卢梭也谈到了人的自由、权利和独立,他的《社会契约论》就是为了消灭“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 然而,卢梭热衷于平等甚于自由,崇尚道德甚于权利,“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人类便产生了一场最堪注目的变化;在他们的行动中正义代替了本能,而他们的行动也就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性 .”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正是把道德与政治相勾连,把自由置于道德之下,卢梭错把道德当成了自由,把不道德当作了道德,而把专制、强迫当成了他的乌托邦中的自由。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就恰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于是成就了他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没有自由的自由和强制的自由!

  最终,道德之沦丧。卢梭时时刻刻构想他的道德乌托邦,何以造成道德之沦丧?其症结正在于把道德无限的膨胀,将道德的触须深入私人的空间,自由的王国以及政治的领地,以至政教不分,天地合一。社会中膨胀的道德与人性中不曾克服之撒旦激烈撞击,无以统一,反而造成人性的分裂,道德之沦丧。、

  在常态情况下,政教合一,政社合一。政治国家的边界无限扩张,淹没市民社会,更淹没个人存在。此时可谓有道德国家熔铸一切,无市民社会利益分殊;在非常状况下,政治参与突然扩大,国家内部无制度层面可以吸纳、约束,能听任参与扩大走向参与爆炸,走上革命一途……两种局面,都是道德灾变(moralcatastrophe)――道德理想国的灾难性状态 .

  刘军宁在他的《保守主义》中的一段可谓是对道德主义中造成道德败坏最好的批注:“乌托邦理想是千禧年的式的,福音式的,希望涤平旧秩序,用一种新的正义秩序来取代它,并最终实现正义和和平。它带着宗教式的狂热,厌烦温和的政治手段,特别仇视传统的法律与制度。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政治运动总是以发誓荡平小恶始,以招致史无前例的极恶终 .”

  三、 如何消解道德乌托邦与民主制度的勾连

  从上文终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道德乌托邦是造成个人之消灭,自由之剥夺和道德之沦丧的滥觞。而没有政治制度,尤其是正当的民主制度约束的道德乌托邦更容易“异化成”道德湮灭的杀人王国。

  真正的民主制度,民主精神应该具有哪些因素?

  第一, 与人类渐次进步的观念相连。真正的民主,也就是低调的民主制度,不为人类进步设立至善的天国和终极的目标,它认为知识是先辈的智慧点点滴滴积累而成,,而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通过世世代代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改善、进步的过程:“至善”只是一个水涨船高的目标、永远达不到的目标。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民主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无终结之日。 这种渐进的经验主义的知识观,不会去为人类设立什么至善国,乌托邦,它把目标放在很低的位置,逐渐改善现存的社会不足,以谦虚的日知其所无的方式逐渐向善。

  第二, 民主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科学精神的特征在于,它不设定终极绝对真理,而是承认人对于自然、人类、社会的认识永无止境;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增添新的东西;知识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由小到大、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承认权威,但反对权威主义 .不仅于此,科学的精神更是认识到人的知性的渺小,承认人类理性的界限的一种精神。因此靠理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总是有限的。靠理性能力设计未来的后果总是难以预测,这恰好说明了人类不应,也没有能力去设计什么伟大的乌托邦。

  第三, 元为依据。哲学上的多元主义,就是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否认有什么事物的第一和宇宙、人类的什么终极目的 .而正是“第一原因”和“终极目标”拔高了民主的功能与目标,在人间设立了权威和上帝,并且定下了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此人间有了同一的语言,并且插上自封的正确的称号,以为成就了“天国”“至善的世界”。然而事实是,整齐划一的社会必定是违背人性的社会,强求一律本身将使社会发展失去动力。没有多样性,自由失去了基础,文化和社会生活也会随之陷于贫困。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如孔子所说:“同而不和的社会是人的社会,和而不同才是君子社会 .

  提倡进步、科学、多元的民主的实质在于走出理性主义的高调民主的乌托邦,转向经验主义的低调民主,最终是要让民主与乌托邦相分离,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因为一旦提出了用道德去管理世俗世界,用乌托邦去代替现实的民主制度,必然会要求国家控制人的内心、公共舆论、道德生活,建立意识形态,禁绝社团党派…… 也就是以道德的名义,用行政、国家手段对市民社会的大量入侵,“出现美德与恐怖相结合的专政 ”。

  道德乌托邦和民主政治之间应该有一条边际界限,二者各有其位置和范围:前者从人性本善的高处进入,提供促进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价值理想;后者从人性本性本恶的低调进入,开辟防止权利滥用的制度约束。前者属于政治哲学的范围,把握的是超验的应然界;后者属于政治学的领域,处理的是经验的实然界。以至善论为基础的高调民主理论之根本失误即在于抹杀二者的边际界限,以致道德理想越位,进入政治操作领域,结果是既牺牲了道德理想,又损害了民主政治 .

  卢梭的失误和一切道德乌托邦的失误不在于追求道德和理想,只在于把道德作为生活中的一切,用道德去取消制度,用道德取消政府,最后也用道德取消了道德本身。

  因此每一个谈道德的人必先明确道德的界限,把道德与哲学两分,与政治两分,政治哲学不等于政治学,理论上美伦美幻的制度不一定在现实生活中畅行无阻,道德乌托邦的存在,或许永远是人类的一个追求和目标,但它也只能是存在于彼岸世界的一个理想,任何将它拉到此岸世界的企图终会导致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今天我们捧读起卢梭不是为了把它从18世纪的坟墓中掘出,鞭笞他的灵魂,更不是将《社会契约论》奉为圭臬,而应该在陶醉于阵阵花香时,却不为毒刺所伤,看到人类历史上一次次大屠戮在文明史上留下的累累伤痕,而警醒于鲜红的不一定是玫瑰也可能是人民的鲜血……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 分 权(导言)

  • 下一篇文章:限缩解释与目的性限缩之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高调民主与道德乌托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高调民主与道德乌托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高调民主与道德乌托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